644 元家(2/3)
在550年,东魏被高洋所灭,高洋在东魏原有的疆域上建立了北齐。
在557年,西魏被宇文觉所灭,宇文觉在西魏原有的疆域上建立了北周,自从元魏宣告结束。
元魏虽然灭亡了,但元氏家族仍在。
元氏家族不仅在,而且野心还不小,每一代家主都已复兴祖先的荣光为己任。
在隋朝时,他们家族把所以的宝都压在了太子杨勇身上,可惜太子杨勇在夺嫡之争中失败了,最终结果是杨勇被杀,他们元家遭到了隋炀帝杨广的疯狂打压,力量锐减。
到了唐朝,他们家族又把宝压在了秦王李世民身上,这一次他们赌对了,李世民夺嫡成功,登上了皇位,正待他们收割胜利果实之时,李世民却翻脸不认人,调转枪头继续打压他们关陇贵族集团。
经过这两次惨痛的教训,他们终于明白,依靠常规手段要想让家族再次崛起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因为没有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会容忍一个不受控制的家族出现。
科举制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可以让家族子弟通过科举入朝为官,只要入朝为官的家族子弟多,又有强大的家族在背后支持,总会有几名能力出众家族子弟入主中枢,然后把控大唐的朝政,已实现家族复兴的宏愿。
想法虽然美好,但里面的困难也不少,首先第一个难题便是,如何能让家族子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毕竟如今比他元家强大的家族还有不少…
就比如鼎鼎大名的五姓七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他们号称诗书传家,比经史子集谁也比不过他们,那怕是皇室后裔的元氏家族。
竟然正道希望渺茫,他们便想到了走歪路…
他们早已了解到这次科举主考官虽然是孔颖达,但实际的负责人却是李恪,因为这次科举的方式与流程全是出自李恪之手。
元家便联合关陇其他门阀找上了太子,想通过太子向汉王李恪施压,想让李恪在科举考试上对他们关陇集团有所照顾。
太子李承乾背后最大的支持者便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背后的金主找他帮忙,太子也不好拒接,这才有了这次的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