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一三三〇章 海外视察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一三三〇章 海外视察(3/5)

网计划。

这个计划雄心勃勃,规划要修建三干公里的运河,设置两万个水闸,在岛上构建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运河网络。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时常困扰当地的洪水问题,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岛上的交通难题。

同时,大片原本荒芜的沼泽,也有望在运河的改造下,变成肥沃的良田,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董良在视察过程中,始终向这些官员强调务实的重要性。

他每到一个地方,不会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繁华,不会只看这里的城市建设得多么漂亮,而是会深入基层,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问题。

他深知,有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源过度集中于城市的现象,很多道路修到城郊之后,质量便急剧变差,甚至直接成了断头路,严重影响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与发展。

因此,董良下去视察的时候,通常会让车队不按照地方官员预先规划的路线走,而是继续前进一段距离,去探寻那些被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问题。

离开婆罗洲后,董良来到了星家坡。在这里,他重点视察了当地船厂的重建情况。

曾经的大英帝国星家坡皇家造船厂,底蕴深厚,光是万吨以上的船坞就有四座。

华族在此坚实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又增添了四座船坞。

并且,为了提升造船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华族从马尾船厂、黄浦船厂精心抽调了一批优秀的人才,组建了一个全新的造船公司——南洋造船厂。

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华族的造船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上升阶段。随着环太平洋经济圈的逐步建立,对于船只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为了进一步推动造船业的发展,华族现在正在实施一项颇具前瞻性的工程——船只的以旧换新政策。

那些拥有老式风帆商船或者渔船的船主,在购买新式船只的时候,可以享受到一笔丰厚的政府补贴。

这笔补贴的数额,远比他们将旧船售卖所得的收益要高。

这种补贴政策,在后世或许看似平常,但在这个时代,无疑是一种极为超前的行政措施,是华族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怒海覆清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