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章 洞穴探险4(2/4)
石之生长,日不过毫厘,月累年积,终成奇观。世人皆叹造化神奇,殊不知光阴亦能雕石琢玉。”
其中一段关于洞穴奇观的文字记载:
“洞内有石笋如柱,石乳垂悬,状若冰晶玉树。穹顶高不可测,石花五色交辉,夜则荧光自生。”
还有对石珊瑚的描写:
“其石如珊瑚丛生,中有窍孔,每至子时,水汽自孔中出,遇冷成珠,落地有声。”
再翻阅,发现一段文字,正是杜佑在《通典》中摘引的一千五百字部分:
“其苫国有五节度,有兵马一万以上,北接可萨突厥。可萨北又有突厥,足似牛蹄,好啖人肉。”
翻译起来就是:苫国有五个节度使,拥有超过一万名兵马,北部与可萨突厥接壤。可萨的北部还有突厥人,他们的脚像牛蹄,喜欢吃人肉。
万晓雅说:“这是什么国度?脚像牛蹄,还爱好吃人肉?可怕。”
李恨水说:“《经行记》里的苫国是当今的叙利亚。也许是遇到灾荒吧。”
当读到“归途遇劫,暂藏此卷。愿后世君子,护此洞天,莫作斧斤之祸”时,发现字迹变得潦草。
卷轴末端附着一幅简略的星图,标注着“出洞秘径”,图中用朱砂圈出的方位,正指向大厅西侧那片看似普通的石笋群。
不过,这对于装备齐全的探险队来说,意义不大。
一路上,都撒着石灰,并在岩壁上涂上油漆标记,目的就是防止迷路。
到目前为止,洞穴只有一条路,这些标记可有可无。
但在大厅处,洞口陡然增多,肉眼可见的就有三个洞口。
一旦洞口增多,洞中有洞时,标记就显得很有必要。
因为如果标记,很可能就找不着回去的路。
当然,如果现在原路返回,自然不用担心什么。
但探险队不可能半途而废。
凯莉是事实上的领队,她大声招呼探险队全体成员:“大伙儿休息一下,补充能量,等会再出发。”
清点人数,一个不少。
众人席地而坐。
后勤保障队分发食物。
这次探险,是按照一周左右的食物和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