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跟我混有肉吃(2/5)
自行去组织应战,朕什么事都不做吧?”朱祐樘发现没有回答他问题的大臣。
感觉到这群人大概是想让张延龄去死,目标必然是不作为。
刘健道:“建昌伯在抵达宣府之后,明知从宣府通往大同的官道上,鞑靼骑兵在袭扰,甚至连白羊口都失陷,应该有所戒备,或是有全盘计划……而不是贸然行军至虎峪口,被鞑靼人逼停,才想要作战求援,如此一来可能损失的……就不止虎峪口一方的人马。”
果然如朱祐樘所预料。
朱祐樘心想,这群人早就看延龄不顺眼,有此机会让延龄冒险去死,他们巴不得,即便能有好的解决良策,估计他们也会选择沉默。
或许是平时张延龄在朝堂上一直跟众大臣争,再加上张延龄不断强调他跟文臣之间的矛盾,使得现在朱祐樘发现文官提不出好建议时,便觉得文官是在针对张延龄。
这也是张延龄长期跟文官相斗,不断攻心的结果。
朱祐樘显然也开始“误入歧途”。
其实是文官不想救张延龄吗?
也不完全是。
根本是没有好的办法。
“马部堂,你有何看法?”朱祐樘没法从四位内阁大臣身上得到想要的方略,只能求助于马文升。
马文升作为兵部尚书,在治理兵部方面还是卓有成效的,之前有关西北的军事安排也算得当,朱祐樘对他很看好。
马文升道:“其实在老臣今日往皇宫之前,兵部收到阳高县内的消息,说是阳高县周围有鞑靼人盘踞,之前几次试图跟虎峪口的建昌伯取得联系,都未能奏效,或许……鞑靼已着手要跟建昌伯一战,以打击我大明边军的士气……”
无论是高山卫卫指挥使,再或是阳高县的知县,都很怕张延龄事后打击报复。
宣大总制调你们的人马和粮草,你们不奉调,眼睁睁看着我陷入重围,回头我逃出生天之后还不弄死你们?
所以地头蛇所想的最好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先来个反咬一口。
呈报兵部,说是他们已经极力在跟虎峪口的人马取得联系,但可惜半路被鞑靼人所阻,说得好像是张延龄轻兵冒进而陷入重围,跟我们阳高县和高山卫没关系一样。
朱祐樘怒道:“从阳高县,到虎峪口,不过才二十多里,居然敢说无法联络?”
显然皇帝也是做过功课的。
你们找理由之前,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朕这个当皇帝的意向?
就算你们真联系不上,跑来诉苦,朕都会追究你们。
更何况朕觉得你们完全是可以奉调的,却故意不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