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山下生活(六)(1/3)
离西凉城不远的平地上堆满了货物,护卫们来回巡视,商人们带着亲随同人交际,牛马被捆在栅栏外头,女吏们跑前跑后,安四哥一走进这个集市,便立刻感到了不同——平日的集市,不过是些小摊小贩将货物卖给百姓,全是散卖。
但这里显然不同,没有百姓进出,进来的几乎全是商人,女吏们负责清点货物和收税,买卖则是商人们自己去谈,官府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两边只有样品而没有大量实物,甚至某个商人上位收了一批细绢,下午或许就已经出手了,大货不管买家卖家其实都没见着。
官府要保证大货和样品无甚差别——所以每个进来的商户,他们的大货全是女吏们清点对照过的,连样品都是女吏从大货中取出。
自然了,要官府担保,这其中又是一笔花销,不过这笔钱可不能省。
毕竟没有官府担保,全凭各自信誉,到时候出了事,连官司都打不得——两方私下谈拢,没有文书和见证,官府最多各打五十大板。
对商人而言,这笔钱还算能接受,好歹自己省了人手,避免了风险。
更何况,集市打理得确实不错,地面夯实填平,虽然不是水泥地,但起码没有飞尘,还有简易的食堂,入口处的告示板上还贴着当日集市里的货物,没货的会被划掉。
这就省了很多功夫。
虽说有些商户会做两样账,假账能少交税,但官府也不是吃素的,整个西凉府都在官府的眼皮子底下,货物的多少只看商户租下的库房就知道,商人倘若在外地囤货,只拉少量到西凉城来,虽说可以骗过一时,但之后再来,女吏再查账,总能找到蛛丝马迹。
账本是很难轻易作假的,一样对不上,之后样样对不上,其中原材料的钱、人工的钱、看起来可以随意更改,实际上只要官府愿意查,一毛钱都能对上。
哪怕是去阮地之外的地方收购原材料,叫当地人加工,拉回阮地过一次关卡,这就要收一回税了,这种就不看账,只看这些货物在市场上的价值,预估价值和税单一起交给商人,商人用这些数据做账,之后才能畅通无阻的买卖货物,更做不了假账。
自然了,阮地之外的原材料产地和当地人大约是会吃亏的,商人如果不是为了节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