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柔而虚,形生剑势(6k)(5/10)
作为守擂的剑主,也率先飞跃上了那座百丈见方的剑台,挑了根位于正北的乾卦铜柱站定,随手招了些附近的水汽,凝聚成了一柄三尺来长的水剑。
一些晶莹的水链缠绕在剑身和她的右手五指间,仿佛有生命一般灵动游走,既增添了几分飘逸如仙的美感,也彰显了其精湛的剑道修为与对真元的精细操控力。
“首位攻擂者,何在?”赵青环顾四周,扬声问道,清亮的声音在真元的裹挟下远远传播开去,与比剑坪内外的铜柱铜栏生出阵阵共鸣,激起了一片片回音。
话音落下,会场中顿时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之声,许多人翻阅着弘养书院编纂的《剑会纪要》,目光在那些长陵周边成名已久的老牌宗师、大派宗主身上来回游移,想要看看他们会不会成为第一个下场挑战的人。
然而,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最终第一个站出来应战的,却是一名陌生的蓝衫中年男子,大约五十来岁的年纪,典型的“国”字脸,背着剑的形象就像是扛着一根锄头一般,毫无美感可言。
他操着一副关中地区的口音,拱手向着元武皇帝所在的观剑台方位,与剑台上的“夜策冷”先后各行了一礼,朗声道:
“关中岐山剑派,周大拙,特来向夜司首请教高招!”
言罢,他身形一动,便如大鹏般掠过了近百丈的距离,稳稳地落在了剑台正南的坤卦之柱上,背负的长剑也随即出鞘,剑身宽达三指,沉重而笔直,上面铭刻着细密的云纹,显然不是凡品。
这是一柄黑白分明的长剑,其剑身和剑锋都是灰黑色,好像烧过一半的炭的颜色,笔直的剑脊却是明亮的白色。
无论是剑柄、剑身的样式、尺寸,甚至剑鞘,都是最合乎关中地带制剑的礼制和规格。
“唰”的一声轻响,周大拙横剑于胸,微微躬身行礼,认真道:“请。”
以这样的动作作为比试的开端,是王惊梦年少时带着巴山剑场许多人,在长陵跟人一次次比试期间,自然而然立下的规矩与典范。
即使在连他的名字都已被消去的今时今日,也依旧被无数秦人剑师所沿用与继承。
在很多时候,剑不仅仅是一种武器,更是一种礼仪、文化、精神层面的象征。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