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

第244章 马政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44章 马政(2/4)

官根本就不是在养马,而是在祸害马。

宋朝皇帝和群臣比普通老百姓强点有限,他们认为既然短时间内和辽国不会再有战争,那还养着这么多匹战马有什么用?养马基本就和后世养车差不多,就算一天不开每年也要耗费不少钱粮,尤其是战马耗费更大。

你说带兵的主将怕造反,更换频繁一些可以理解,养个马也轮换,就有点瞎来了。是没有懂技术的官,就算他想刻苦学习,还没学利落呢也得滚蛋,新来的还是个棒槌,这是图什么呢?

没有足够数量骑兵打仗吃亏的道理宋人也懂,他们不是没想办法。相反,还出台了很多政策,从国有到私有,全方位的鼓励养马,尤其是养战马。效果嘛,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得从两个方面分析。

就地区而言,东亚这一片只有西北和北部地区产的马匹才有可能满足战马的条件,云贵、四川、包括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的马匹由于身体普遍矮小、奔跑能力不足,无法长时间在平原上作战。它们更像驴子,用于山区很合适。

又过了十多年,战马基本更新换代两三批了,很多牧监也都荒废许久,西北突然乱了,然后夏国建立,还打了好几个大胜仗,把北宋原本就不太富裕的骑兵消灭了不少。

最让他烦心的则是马政的败坏,因为这件事儿不归他管辖,朝廷有专门的牧监,属于央企,直接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无法插手。

人家说按照秦凤路三个牧马监的基础、投入和人手,每年不出五百匹战马以上就应该砍头,这还是考虑到天灾、疫病减员之后的保守估计。

战马有点像猎犬,不是说某个品种的狗天生适合当猎犬,长大之后就一定能成为猎犬。除了品种之外,还有很多因素需要满足。比如说体格、性格、训练度等等。

北宋缺马,这事儿好像是公认,但这是个伪命题。从北宋到南宋真不是特别缺马匹,缺的是可以用作骑兵的战马。

有了这个基数,再加上适当的管理、合格的驯化,每年上千匹适龄好马出栏真不是问题。去掉一多半不适合当战马的,那还得剩下几百匹呢,怎么算也算不出八十这个数来。

所以说吧,不能苛求古人和现代人一个思路,他们的视野没那么远,多半人活了一辈子也仅仅知道自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宋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