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捷报(2/4)
不被皇帝青睐的根本原因。
事情干得再漂亮,不如汇报写得天花乱坠,这个道理洪涛早就明白。他倒不是打算谎报军情,但能用几个字就为自己获得利益的事情干一干也无妨。
这就叫大趋势,顺着趋势走就顺利,逆流而上不是不成,但你得有极大的力量才能逆潮流而动,否则就会像山洪面前的一棵小树,瞬间就被连根拔起。
因为啥呢?因为经略安抚使就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去地方整军备战的,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又没有什么造反谋逆的大罪,其它细节都是旁支。
这下皇帝真不淡定了,如果说之前的密奏有可能是王诜买通了湟州的探子作假,那后面这些奏报就不可能全是假的。
还没等皇帝拟好申斥的圣旨,湟州方面的情报就如雪片一般飞进了大内。这次不仅有苗魁、黄蜂之流的单独呈报、皇城司的正式密奏,还有湟州马步军总管直接发往枢密院的明文军报。
这就是苏轼的弱点,他太自我了,也太不善于政事,说白了吧,就是不称职。作为一个大文人,他做得非常够格,但作为一个官员真不怎么合格,尤其是中央官员。
洪涛现在的任务就是回湟州城和莲儿、周一日埋头于书案,争取把这次的行动渲染得辉煌、伟大一些,然后变成文字,再加上那位夏国倒霉皇亲的物证一起呈送给皇帝看。
但朝臣们并不这么认为,根据边关的情报,西夏也正在往韦州一代集结重兵,看样子是想把东边的损失从西边补回来。战争的阴云正在秦凤路上空汇集,最终是输是赢还说不定。
目前朝堂中是啥气候?改革啊,即便是旧党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说皇帝改革是错误的,只能在改革的细节上挑毛病。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得此智将。吾以为诸葛呼风唤雨乃是草民评话演绎尔,不承想王诜真有此本领。看来七星同宫之言也不全是民间传闻,此子确与众不同。”
这么大规模的造假别说王诜玩不利落,就算让王安石去弄一时半会也摆不平。这是n多个部门啊,假如都被驸马收买,那这个国家干脆就给他算了,还要皇帝毛用。
还阵斩对方军司副将、梁太后的侄子,这不是瞎扯淡嘛。要说王诜打飞鹰能赢过西夏、辽国所有大将很可信,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