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

第307章 三光政策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07章 三光政策(1/4)

“大人高义……末将想求大人让我等把家眷迁到湟州,孩子都快十岁了,要是能学些手艺,是我等前世修来的福气。”

只待春天一到、山谷里的积雪消融,马尾城的宋军就可以任意选择一条山谷北出。西边是仁多泉城、东北方是济桑城、正面是西夏重镇西凉府,直线距离都在一百五十里之内。

以箱车的行进速度一两天就可抵达,按照这个年代的信息传递速度,西夏人的马再快,大批成建制的援兵也不会在一旬之内抵达。不管是攻城还是劫掠,留给自己的时间都很充裕。

厢役们确实光棍多,也没多少人会在乎民族,只要是个女人他们就乐意,更别说是白给的。但洪涛的真实目的并不是替军队解决个人问题,他是想利用战俘去做危险品生产这个活儿。

“人呢?都杀啦?”洪涛对故事没啥兴趣,牲畜多了自然好,可他还想要更多。

常备军数量不太多,他们也养不起这么多常备军。每多一支常备军,就会影响夏人的生产生活质量,同时加重当地的负担。

“……那可是非常苦的,还很危险,你们哥俩舍得让孩子也过这种刀口舔血的日子?”这次洪涛听懂了,蒋二郎是想让他们的孩子加入儿童团。自己从来也没收过熟人的孩子入团,这还是个新课题。

但又不能不做,用战俘就好多了,用一批杀一批,死人是无法作证的。即便有人用此事攻击自己也查无实证,谁能去夏国询问人口失踪问题?

“我和大郎商量过了,想让孩子跟在大人身边,就像王大她们……”一看洪涛没完全听明白自己的意思,蒋二郎不得不再把话说清楚一些。

对于蒋二郎的这个要求洪涛答应的很干脆,人之常情。其实最不保险的人就是光棍,有家庭的牵绊反倒容易控制。

夏人唯一的防御方式就是在边境附近驻扎重兵,像宋军一样把篱笆扎紧。可是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宋人有区别,平时是以部落为单位分散在各处,只有战时才会集中。

“这买卖干的过,死了十一人,伤了八个,大部分都是新兵。得来的都在城外呢,大人随末将去查看查看。”

“边境不远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部落?”洪涛有点想不通,边境北宋这边除了军人基本没啥正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宋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