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坐吃山空不可以(2/4)
别人都在忙忙碌碌,唯独新军待在海河口到安次城南一带看上去屁事儿没有。为啥说是看上去呢,因为实际上洪涛挺忙的,忙着接待促进社的成员抵达。
用来在谈判桌上忽悠外国人,那就叫外交家;用来在战场上设局布阵坑敌人,那就叫军事家;用来在商场竞争中获胜,那就叫成功的商人;用来在朝堂里争夺权力,那就叫政治家。
原因为啥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他吃了自己的瓜落呗。从打在湟州开始沈括就和自己交往密切,到了大名府更是同流合污。幸亏他不是带兵的将领,又有这么明显的政绩,否则下场更惨。
但进入预备社之后师傅就要严格挑选了,一般来讲入选率非常低。剩下的人也不用放弃,在预备班里学习一年基础知识,师傅明年还会来挑。不是瞎挑,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则,谁学习成绩好谁入选。
如何开办学堂有了具体措施,下一步就该投入了,算一算资金量洪涛都有些肝疼。别看一座学堂或者叫预备社规模都不大,可架不住数量多。第一批计划开办的就有三十多家,规模多则上百人少则十几人,平均起来就是一千多口子。
早在湟州号三艘船远赴济州岛之后没几天,两艘训练舰中的一艘也悄悄驶离了港口。船上是几名特种兵和两名儿童团二期的团员,他们的公开身份是新军军官,实际身份是山川督查院的督察。
就算师资都是现成的,也不用开工资,可房子、院落、家具、伙食和必要的教学器材、书籍不能都免费。管吃管住啊,等于要白养一千多口人,且数量还会扩大,投入的钱财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不用问啊,他是去燕山修建寨堡的。新皇帝倒是挺会挑人的,这几年沈括别的政绩是零,唯独在修建河堤上成绩斐然。用他去修筑寨堡必须事半功倍,有数量还有质量。
不训练、不备战、除了军械之外不缺补给,整天除了吃喝玩乐就是带着一群军官到沼泽地里打猎,这种日子也挺轻松的。
此时洪涛真见识到什么叫兵多了,进入幽州的禁军不仅有河北路的边防军,还有原本驻扎在开封城的上四军。
这几个人会乘船先抵达明州,把洪涛的密信交给当地的督察,再由顺风邮递系统向全体促进社成员转达,等待她们从各地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