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农业合作社(1/4)
下一步才是吸纳民间资本,开展存取款和放贷业务,这等于是用商人们的钱替自己培养出更多商人,再用百姓的钱去扶持商人做大。同时自己也会从中攫取很大一块蛋糕,用来补贴修河、劝农、办学和医疗计划。
和洪涛想的一样,即便不太缺钱的商人家庭,也没指望每个孩子都能十年寒窗一朝高中,让孩子学点长大之后能养家的真本事倒是刚需。送一两个孩子去新学堂里试试并不耽误家族的延续,反倒多了一种选择。
王二就从这些中小商人下手,鼓励、组织一村、一乡的商人群体集资或向邮局贷款,在各自的家乡购买或租种相邻的田亩,雇佣当地穷苦佃户形成一个个农业合作社,大面积种植甘蔗。
合作社的佃户们没有土地,也不单独劳作,而是几家、十几家共同耕种、除草、熬制土化肥、收割。
糖厂关键技术来自洪涛,但关键原材料产自遥远的济州岛。鲸鱼骨粉是非常好的吸附剂,能去除甘蔗汁中的色素,最主要的是成本便宜、加工方便、产量大,能够支撑糖厂的正常生产。
顺风邮局能够独霸金融市场,洪涛就能进行下一步计划了。他要用异地汇兑业务把商人们绑到自己的贼船上,让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这套东西。
穷则生变,很多人不得不离开家乡讨生活。靠海的出海、不靠海的就去经商,反倒造就了一种不太以学问高低、只看挣钱本事大小的文化氛围。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不是肉体伤痛,而是精神折磨。福州日报太缺德了,谁家找合作社和糖厂的麻烦它就揭谁家的短儿。
更让地主们恼火的是糖厂还请了讼师,专门替合作社的佃户们租买土地、签订合约,想从讼师身上多坑一文钱比登天还难。
通过多读书让人明理、通过看病让人免除后顾之忧、通过丰收让人吃饱穿暖、通过修整河堤让人安居乐业。
此时始作俑者反倒最闲在,把每件事儿都开个头,然后躺在扬子镇王府书房的软塌上,一边摸着周一日的大肚子,一边看西迪整理出来的密信,一边还得给长公主念叨念叨,让她知道夫君的伟大。
这时候官府又开始装孙子了,任你怎么告也没结果,除非能抓到行凶之人,否则还得判你个诬告良民,先打二十板子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