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北上(3/4)
不是特别熟悉的士兵练练手,整天对着河面发射肯定没有射杀活人效果好。
“哼,那姐弟两个怕也是她派去的吧?你们可真知恩图报啊,都算计到本王家里了,赶紧从我眼前消失,还有你,萧大人,也一起滚远点!”
这事只能由王大出面,自己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有勇气反抗强权争取自己的利益,结果有点自作自受了,连孩子的婚事都不能一言而定。
假如蒋二郎被射死,自己正好有借口架炮给它轰了,免得戳在这里碍眼。工坊区四面都是木栅栏,有的地方已经破烂不堪,随便是个孩子都能钻过去,却在桥头花费巨资弄了一座坚固的军寨,除了劳民伤财和摆样子之外真是屁用没有。
“大人说错了,也有进步的地方,您看,嘿嘿嘿……”幸灾乐祸说的就是蒋二郎这种人,他压根儿也没认为渭桥镇和自己有啥关系,巴不得越烂越好,感受自然完全不同。
“可惜了,这么好的地方,几年下来却变成了如此光景,败家啊!”洪涛最后一次来渭桥镇还是元丰八年,也就是1085年初,算一算整整十年了,此地的变化很大,大到让人有点不敢相认。
没错,高翠峰是渭桥镇和大名府的一把手不假,但身边还有不少朝廷官吏牵绊,根本没法全力以赴抓生产,大部分精力全都用到内斗上面去了。
你要说钢铁产量过剩,不得不减产也成,可实际情况离过剩还差十万八千里呢。渭桥镇、大名府的产量加一起都不够禁军全体换装的,也无法供应全国胆铜的生铁产量。更别提广大农村的钢制农具普及,再弄十个渭桥镇出来都是杯水车薪,怎么会出现废弃的情况呢?
“你这个当叔叔的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关心侄女了?”蒋二郎提供的消息洪涛不认为有假,但他不是那种人,平时根本就不关心此类事情,怎么突然变性情了?
有了宽敞平整的驿道,新军的行军速度明显加快,不能说每天都是急行军,那也是快速行军,二百里起步,天气好的话还会加成。
“十三丫头的事儿怕是不用大人操心了,她在岛上收了两个徒弟,是一对儿犹太姐弟,弟弟和十三丫头好像很说得来。”
王十三会收徒弟?这是不可能的事儿,她连王十都懒得搭理,怎么会无缘无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