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四章 决定(二合一)(1/8)
大晋,司马道子的第二次西征已经轰轰烈烈的开始。
誓师大会之后,大军从姑塾开拔,水陆并进,往西进发。
在第一次讨伐桓玄失败之后,司马道子等人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失败的原因很多,最为重要的有两点。第一便是水军孱弱,无法抵挡对方水军的进攻,让对方能够凭借水军东进,威胁京城,进而牵制陆上大军的进攻。最终不得不回援。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兵力过于分散,想要一口吃个胖子,全面将江州和豫州收复,从而导致了进攻受阻。
豫州的战事还算顺利,但这是因为对方收缩兵力,放弃了豫州的防御才让右路兵马得手。而在南边的左路,司马尚之则遭遇了重大挫败。进攻豫章失利之后,让三路并进的计划落空,从而导致了侧翼的不安全。最终不得不中路突进,猛攻江夏城。本来是江南江北三路大军合围,切断对方所有的联系,让江夏成为一座孤城的计划,最终演变成了正面强攻的战斗。
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此次司马道子制定了集中绝大部分兵力直捣黄龙的作战方略。放弃大江以南江州之地的收复,而以水陆大军沿着大江南岸直扑夏口,攻取夏口之后再往西攻克荆州桓氏的老巢江陵,便可将桓氏的根基全部切断。之后再掌控大江沿线各郡,将南北之地一一收复,将桓玄的势力压缩,将他们梁益二州方向压迫。
一旦失去了江州和荆州富庶之地和根基所在,桓玄也就难以成事了。稳定江荆之后,再派兵马往西平定梁益二州。
不得不说,司马道子在失败之中吸取了教训,得到了成长。相较于之前急于求成的心态,认为可以一举摧毁桓玄叛军势力的急躁心态,如今的司马道子务实了许多。这在此次作战方略的调整之中得到了体现。司马道子计划花三到五年的时间平息西北局势,而这一次的大规模西征的目标只有一个,攻入江陵,站稳脚跟,将桓玄往西赶。而再不是之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了。
此次水军的力量得到了加强,数万水军大大小小的战船五六百艘,也不会让对方的水军能够轻易的突破。
而且,此番因为东府军进驻江北三郡,实际上形成了京城北侧的防御助力。三郡之地完美的将江北威胁京城的入口截断。所以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