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六章 罗网(1/3)
夏口之战大捷,消息传来,司马道子又是惊讶又是欢喜。
夏口乃横在江州和荆州之间的一道屏障,夺此城意味着打开了通向荆州的战略要道。而此处的水道沙洲纵横,易守难攻。是最令水军头疼的地点。夏口一旦被攻下,水军营寨便失去了依托,对方的水军便不得不撤离退避。可谓是一战而洞开水陆两路,豁然打开了局面。
司马道子讶异的是,刘牢之果真做到了。夏口守军确实只有不到两万,这恰好印证了刘牢之情报的准确性。桓玄内部正在承受极大的压力,内乱正在发生。
根据王凝之的禀报,攻城战时,桓玄的守城兵马并没有使用火器。其作战力也平平。战后俘虏的兵士之中,竟然有一半是新兵,还有两成老弱。这也是刘牢之能够迅速攻占夏口的原因之一,守军的数量不但少,而且非精兵。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桓玄内部压力之大。他不得不抽调这精锐兵马平息内部叛乱,而在夏口布下两万老弱和新兵。大概他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会忌惮于上次折戟夏口的教训,不敢贸然进攻。以这些兵马驻扎于此,进行拖延吓阻己方进攻的步伐,从而争取时间解决内部的问题。
但是没想到刘牢之只以万余兵马便悍然进攻,一下子戳破了他们的牛皮,导致了夏口被攻占。不得不说,刘牢之还真是一员猛将。他似乎是为了讨好自己,这一次进军,他没有抱怨半句,甚为乖觉。只可惜,就算他立再大的功劳,自己也不可能重用他,相信他。此人劣迹斑斑,几番背叛其主,光是这一点,便足以让自己对他生出戒备鄙夷之心了。
数日后,如司马道子所料。位于夏口的桓玄水军一夜之间全部撤走。没有了夏口城为屏障,他们的水军营地暴露在危险之中,他们不得不撤。而此刻,司马道子的大军已经抵达了夏口。
司马道子亲自为刘牢之宣读了嘉奖的圣旨,对刘牢之此次大捷大加褒奖。之后设宴为刘牢之和其手下将士庆功。当然,王凝之也受到了嘉奖,和刘牢之分享了攻克夏口的功劳。此刻他也不提之前亲口承诺的绝不抢功之事了。
刘牢之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表现的很高兴。席间酒到杯干,颇为得意。酒过三巡之后,醉醺醺的刘牢之提出了率军西进,直扑广陵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