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754章 釜山条约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754章 釜山条约(1/3)

林天帅和德川家康达成共识后,便共同拟定了和约条文,然后各自报送给国内。

当和约条文内容传到京师后,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一片欢欣鼓舞。

主要是惊喜来的非常突然,君臣都没想到,这样大规模出兵还能挣钱,而且挣得不少。

按照和约规定,今年首期赔偿这六十万两白银,差不多就能覆盖明面成本了。

而后每年流入的四十万两白银基本就是纯赚的,当今朝廷太仓库白银年收入大概是四百万两,每年四十万两相当于增收十分之一了。

这对连年亏空的国库来说,堪称是大补。

万历十八年西海甘肃用兵,万历十九年宁夏用兵,万历二十年又出兵朝鲜,万历二十一年继续在朝鲜打,军费开支始终居高不下。

林大帅四年来十二战十二捷的赫赫武功,背后则是数以百万计的成本。

因为国库入不敷出而焦头烂额的户部尚书于慎行看到这个赔偿条文,居然产生了喊林泰来“义父”的冲动。

要知道,虽然现在才五月份,太仓银库中就只有现银五十多万两了,而老库存银也仅剩一百五十万两。

所以今年入库六十万两、未来九年每年入库四十万两这个喜讯,真能让户部尚书放下一些尊严。

万历皇帝也很高兴,一是战事结束,还能有回头钱,不用自己心痛的从内库掏钱了。

二是甲山郡的临江大铜矿那边已经有了两万五千俘虏当矿工,据初步测算一年可以交纳五十万斤铜。

如果铸造成铜钱,大约可以铸造七千万文,价值折合白银十万两。

这不算少了,像那御马监圈占了数十万亩所谓草场,每年经营收入也不过几万两子粒银。

派矿监去各地开矿,往往折腾一年也没几千两银子。

况且这铜矿还只是初步开发,等矿工数目更多后,产量还可以继续增加。

所以大明朝廷这边喜闻乐见,对和约条文批准的很快。

但是倭国那边明明距离釜山更近,但回馈则慢了很多。

林天帅对此表示理解,毕竟面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完成心理建设也需要过程。

反正他也不着急,时间在大明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