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五章 陛下阳谋(4/4)
知道,中书令又岂能不知道?
能够坐到中书令这样的位置,哪一个不是政治天赋绝佳?
“下官愚钝,还请亚台解惑。”
孙处约诚恳请教。
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天赋固然难得,但经验却更为重要,有些事情是需要从经历之中去感受、领悟、总结,而若是有一个愿意提携且谆谆教诲的前辈作为官场领路人,可少走很多弯路,未来成就不可限量。刘祥道显然很是重视孙处约,有意将这个下属作为未来的御史大夫栽培,道:“中书令此举,无异于置诸死地而后生。”
孙处约不解:“确实是“死地",必将遭受朝臣攻讦,可哪有半分「后生"之可能?”
刘祥道耐心指点:“当中书令站在朝堂之上面对攻讦、一人而当天下,你以为那还是他自己吗?”孙处约沉思,恍然道:“那时的中书令不仅代表他自己,更代表了陛下。”
“所以,你认为朝臣会有何等反应?”
孙处约再度思索,良久才赞叹道:“吾等自诩清流,素来以对抗强权、富于百姓为己任,但正所谓物极必反,当皇权被孤立于狂风骤雨之中,天下之主在舆论之中浮沉挣扎,吾辈臣子又岂能不生恻隐之心?朝野上下都将对陛下生出同情,到那时,谁再继续封驳陛下诏令,谁就是目无君上、凌虐皇权,必将自绝于朝廷、自绝于天下。”
同情心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一旦生起,人们甚至会短暂忘却是非黑白,天然倾向于弱者。
而当这个弱者是皇帝的时候,这股同情心会攀升至最大一一堂堂一国之皇帝都被你们逼成这样了,难道就不能放一马?
这就是陛下的阳谋,要么你们老老实实通过诏书、册封沉婕妤为昭仪,要么我就让你们都来攻讦、指责我,我自处于弱势地位趁机博取同情,然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很是高明。
刘祥道点头,予以认可,又问道:“既然如此,御史台又当如何应对?”
孙处约道:“此前学子叩阙闹事,导致咱们御史台风评不佳、声誉有损,何不趁此机会将丢掉的声威都捡回来?”
“计将安出?”
“既然所有人最终都会在陛下面前妥协,那咱们就反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