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四章 协议达成(2/4)
,然后话锋一转,沉声道:“据闻彭城那边集聚大军,似乎意欲再度兴兵犯境、进犯西域,不知大论对此有何见教?”
禄东赞似乎对此一无所知:“那帮人拿着刀剑满天下的宣扬其教义,对于富饶神秘的东方觊觎已久,只要其国内稳定、兵力强盛,势必生出征服之心。不过其国看似强盛、实则一盘散沙,顺风之时无坚不摧,逆风之时则一触即溃,大都护不必忧心,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更何况薛仁贵勇冠三军、兵略不凡,由他坐镇西域,大食人难有寸进。”
说到这里,难免心里又是一阵唏嘘。
刚才裴行俭提到“国势”,这的确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看似玄之又玄、不可捉摸,却也有着诸般表现。
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人才井喷,杰出之士层出不穷。
原以为吐蕃这一代已经算是豪杰辈出、助长国势,可是与大唐相比,却又小巫见大巫。
本以为随着贞观勋臣逐渐凋零,大唐于文治、武功两方面却要处于一个人才匮乏的短暂时期,给予吐蕃逆势反超之机会,然而短短几年时间,便有无数青年才俊涌现出来,迅速填补贞观勋臣留出的空隙,甚至犹有过之。
执掌安西都护府的裴行俭、威震西域的薛仁贵,大海之上满天下横行无忌的苏定方,更别说年纪轻轻已经是当朝第一人的房俊……十年之内,大唐都不会因为缺乏人才而陷入困顿。
苍天待大唐何其厚也!
裴行俭见禄东赞半点话风不漏,也只能无奈作罢。
反正只要禄东赞老老实实待在伏俟城,不会威胁河西之安危就好………
长安城笼罩在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之中,整个关中的暑气一扫而空,凉爽宜人。
宗正寺内,李元嘉放下茶杯,拿起一份公文看了两眼,顿时蹙起眉头。
思索少顷,对门外书吏道:“请梁郡公过来。”
“喏。”
书吏应声而去。
须臾,一身官袍、头戴襆头的李孝逸快步而入,施礼之后,略显拘谨的坐在书案一侧的椅子上,恭声问道:“韩王唤我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两人同辈,李孝逸的年纪还大一些,但李元嘉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