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

第一千九百九六章 行万里路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一千九百九六章 行万里路(2/4)

舍?

沉吟良久,李承乾才缓缓道:“此前科举考试之后,众多士子纠集闹事,各部衙门尸位素餐,显然朝中局势并未如表面看上去那样平静,很是严峻,有些人贼心不死,妄图颠覆皇权啊!”

说到此处,戛然而止。

未能从陛下口中听闻调回程咬金之言,诸人心思复杂,但皆有失望。

一方面希望程咬金回京巩固皇权,一方面又不愿承担河西有可能动荡而产生的责任………

陛下还是一如既往,缺乏担当啊。

此等缺点若是放在普通人身上并无大碍,可出现在君王身上,害处却有可能被极端放大。

李勒瞥了房俊一眼,见这厮低眉垂眼充耳不闻的模样,便叹口气,开口道:“陛下所虑,很有道理,还是将卢国公调回来,加强关中防御确保局势稳定为要。”、

总要有人承担这个责任的,房俊不肯,就只能是他。

心底也郁闷,自己素来追求置身事外、不沾因果,可自从动了“建功立业”念头参与军制改革,便似乎一脚踩进了烂泥潭,麻烦缠身、处处被动。

李承乾则松了口气,刚才那一刻他真的感受到几位大臣对他推卸责任的不满,似乎有那么一瞬间,这几位打算将他吊在这里不予理睬,任凭他这个皇帝颜面无存。

对于李勒主动担责,自是无比欣慰,以往的一些隔阂都消散了许多……

“那就让卢国公回京吧,实不相瞒,这位老臣资历深厚、性格鲁莽,动辄自持功高,不仅目无余子,便是朕也未必放在他眼内,万一其回京之过于急迫却不可得,搞不好当真在河西闹出一些风波来,适逢西域局势不稳,若是造成不可估量之后果,则悔之晚矣。”

略显心虚的解释两句,言语之中甚至有几分指桑骂槐之意,便赶紧岔开话题,看向李元嘉问道:“听闻柴哲威回京了?”

李元嘉心中一凛,他今日前来便是禀报柴哲威之事,毕竞一个犯下谋逆大罪、被流放数千里的罪臣无圣旨的情况返回长安,不算小事,若时候被御史台盯上进而弹劾,便极其被动了。

若能主动上报,则可消弭隐患,毕竟柴哲威回京是李孝逸自作主张,无论如何,他这个宗正卿也只是担负领导责任而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