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上春行录」

楔子:乌夜啼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楔子:乌夜啼(2/5)

莫名信任,非得一吐心中秘辛方快,所以才有酒色误人之说。

青衣人闻言笑得甚是亲热,赶紧抬手敬了对方一杯。

“说起来这话就长了!”灰衣人未饮,只是端了酒盅回应了下,细细的烛芒似鎏金般在他的瞳孔上梭回,亮晃晃的,好像那秘闻能很应景地从头脑里给投照出来般,他思量顷刻道,“想我大宋太祖开国也三百年有余,可是一直受制于辽金胡虏。原以为跟着鞑人合作灭了金人,报了靖康之变的大仇后咱们能安安稳稳过日子,怎料这鞑人的虎狼之心更是凿凿!”

“唉,若不是师相鄂州大捷拼死一搏,咱们今日有没机会在这闲话满饮都难说!”青衣人道。

灰衣人闻言蓦地神秘一笑,缓缓摇头:“鄂州大捷,都称不世之功,但是最后实际上——”他骤然掐断话头。

“最后实际上怎样?”顿了片刻,见对方不语,青衣人不由心急地凑上前低低追问,关键时刻话留一半忒显得不大厚道了。

“还记得当年神宗皇帝实行新法,主持新法的堂堂大宋丞相却被一个门监小吏给拉下马来的事吗?“灰衣人不答,反倒转了个看似无关的话题。

青衣人闻言一愣,蹙眉回忆着百年前的旧案:“听说过,不就是一个门监画了一幅《流民图》送到登闻鼓院,后被有心人呈给慈圣、宣仁二位太后,太后见图哀悯哭诉,神宗皇帝无法,只好罢黜荆国公!“

从大宋熙宁二年始,新法变革如火如荼。虽然上下皆有怨言,但神宗皇帝倒颇有些帝王魄力,死心塌地支持王安石变法。岂料天不与时,熙宁六年秋开始天下大旱,且很不给面子地持续干旱了十月之久,一时流民扰攘,困苦难当,怨声载道。

这时居然跳出个为国为民、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小人物——京城汴梁安上门门监——郑侠冒死上了一幅《流民图》,怒呈流民扶老携幼、离乡背井之惨状,直言“去安石,天必雨“的惊世之语。

结果在重重压力疑虑之下,神宗皇帝迫于无奈最后竟真的宣布停止新法,罢黜王安石相位,顺带连那小人物郑侠的形象也被一道圣谕给刻画得异常高大伟岸起来。

“更奇异的是,诏下三日后,天即降大雨,举国哗然。”灰衣人补了一句更玄妙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笛上春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