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御前会议(二)(3/3)
光是画大饼而且是不自量力。伯颜此时已得到了元军在关中惨败情报,这也是他急欲攻占临安的原因。至于陈宜中声称临安仍有数十万勤王义军足以一战,在伯颜看来,所谓义军只不过是一群兵甲不齐的流民而已。在半月城前的溧阳城外,一支三百骑的元军先锋与一支上万人的义军不期而遇。在蒙元骑兵的冲锋下,战斗在半柱香的时间便结束了——义军死伤上千人,其余一哄而散,而元军只损失了十余骑。
虽然早已对欧阳轩的离经叛道见惯不惊,但如陈宜中所想的一样,霹雳军的提议仍在廷议上引起一片痛骂。实行君主立宪,皇帝成为吉祥物,让谢太后十分愠怒。不能一言九鼎,这样的皇位有何意义,与富家翁有何异与谢太后相比,参加廷议官员更痛恨欧阳轩。赵氏与士大夫共天下,如果官员都是由百姓推选,置士大夫于何地如果官员由民选,不如投了蒙古人。即便蒙古人也要依靠汉人世侯的支持,也要靠士大夫帮助其统治。“刑不上士大夫”,如果连赵溍这种宗室高官都要处置,自己违法乱纪岂不也要处置
原本的抗蒙议题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对霹雳军的声讨大会。清流官员引经据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霹雳军一顿猛批,陈宜中及其党羽也自然极力附和,出现了难得的同仇敌慨。正在众人说得唾沫横飞之时,幼儿皇帝赵又不合时宜啼哭起来,口嚷腹中饥饿。原来,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暗了下来。陈宜中只得又将众人拉回抗元议题上,但商议多时却仍无良策。只是眼下局势危如累卵,须得有应对之策。直到商议到深夜,陈宜中才从众人提议中确定了四策。一是继续向元军派出使者,哀告求和;二是饬令各州县坚守城池,并派朝廷大员前去慰问;三是再令天下起兵勤王,并派陆文天祥等人分别前往江南西路筹措兵马粮草;四是准备坚固大海船,以备元军逼近临安城时逃往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