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二宋寻法」

第四回五 西夏:鹰愁涧双龙夺虎 敦煌窟众僧思随(待修改)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四回五 西夏:鹰愁涧双龙夺虎 敦煌窟众僧思随(待修改)(1/6)

《书文山卷后》

宋末遗民谢翱

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

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

(参本小回末尾:亡国灭种的君民下场--皇帝颅骨被做成饮器)

++++++++++++++++++++++++++++++++

(蛇盘山鹰愁涧:设,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罗城镇天城村蟒墩阎家峡。其正西160里是酒泉市、200里是嘉峪关市。其东南400里是张掖市、500里是焉支山。)

【蟒墩阎家峡

黑河(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蜿蜒流去。黑河小三峡,黑河流经的第一段为镇夷峡(或称石峡,建国后改为正义峡,若从西北向东南数,算第三段);第二段为阎家峡(明清镇守世家,世袭五千户白刚、千户阎维、安西提督阎相师。阎家峡若从西北向东南数,算第一段);第三段为赵家峡(汉朝镇守世家,白首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据说赵匡胤修族谱,认得第1世祖先造父,第23世祖先赵籍(战国七雄赵国的开国君主),第43世祖先为此人。)。《历史长河中的镇夷城》海枯石烂:在古时,这里恰如一把锁钥嵌在中原大地的西北咽喉上,素有“天城锁钥,要道咽喉”之称。是古时通往西域匈奴的唯一通道,俗称“龙城古道”。在抗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发挥了天险要隘的战略作用,英勇奋战,所以古人美其名曰“镇夷”,建国后方改为“正义峡”。《千古镇夷峡》田瞳:峡口外的山头上还屹立着一座座历经沧桑的烽火台,也形象地印证了这里确实是兵家必争的古战场。当地人把这些烽火台叫作烽墩,每个烽墩皆各有名,而且还伴有神奇的传说。

比如蟒墩,说是从前山中有一条大蟒,常于夜间出没,偷食庙中供品,甚而伤害人畜。烽墩守兵中有一勇士,经多次探察,摸清了大蟒穿行的路径,在一个深夜里孤身埋伏在一低凹处,等大蟒来到时,猛地跃身而起,奋勇挥刀向大蟒砍去。那大蟒中刀后疼痛万分,摆动尾巴猛扫,勇士躲闪不及,被扫倒在山石上,当场献身而死。那大蟒挣扎一阵后也死掉了,从此山中安宁。人们为纪念那位杀蟒英雄,便给那座烽火台命名为蟒墩。石峡中段的陡峭悬崖下边,湍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西游记二宋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