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国师的识人之明(2/4)
尊,亲征辽东以及各项新政的推行,获得了巨大的威望,因此威严日重。
老僧顿时感到无形的压迫扑面而来。
紧接着他又察觉到,有数道刀子一般的目光锁定着他。
只怕应答稍有不对,恐怕下一刻就是人头落地。
其他百姓也察觉到异样,不由得惶恐起来,屋内的气氛陡然变得压抑、紧张。
“言者无罪。”云逍冲着崇祯摆摆手,“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事实胜于雄辩。”
崇祯点点头,不再多说什么。
他也是很久没有微服私访,今天机会难得,正好跟百姓们交流交流。
“这大和尚之前说的倒是没错,咱大明的官吏,的确是贪腐成风。”
云逍侃侃而谈。
外面的风雪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索性借此机会给大侄子上上课。
要想大明的强盛维持下去,必须依靠皇帝,耳熏目染是改变思维的最好方式。
“可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官吏贪腐之事从未断绝,并非大明独有,也不是现在才有。”
云逍说的是大实话。
贪腐问题,就是个无法根除的顽疾。
汉代《二年律令》,规定“受赇枉法者弃市”。
朱元璋“剥皮实草”,震慑贪官。
后世甚至引入财产申报、大数据监测。
然而监督的手段不断升级,贪腐却始终无法杜绝,会以全新的形态存在。
这不光是体制问题,还牵扯到人性、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
“而我大明如今,惩治贪腐之严,却是任何朝代所没有的。”
云逍说到这里,看向王承恩:“老王,我听说你有个亲戚在东厂廉政司做事?你可知道,这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大明查处了多少贪官污吏?”
“单是崇祯八年,先后查处三品以上官员高达二十二人之多,三品之下七品以上的官员达三千七百余人,其他有品、无品的官吏,不计其数。”
王承恩现在已经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还兼着东厂的差事,因此对于这些数字耳熟能详。
“萧公子刚才所言不差!”
王承恩接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