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创业实录」

第1368章 鲁道夫的人口计划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368章 鲁道夫的人口计划(3/6)

君臣二人都是妥妥的奥地利派,或者说德意志派,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自然更希望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口更多一些。

这里需要提一句,康拉德能成为帝国的新首相,就是鲁道夫一手提拔的,现在弗朗茨皇帝基本成为了帝国的吉祥物,不再参与帝国的政治。

换句话说,自从战争中期之后,鲁道夫皇储已经成为了奥匈帝国的实际掌控者。

鲁道夫现在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经历过一战之后更是变得成熟稳重,当然,也变得更加冷血和腹黑。

年轻的时候,鲁道夫叛逆,且对帝国境内的民众抱有同情心,而现在,鲁道夫活的越来越像他父亲弗朗茨皇帝。

鲁道夫皇储说道:“父亲过去维持帝国内部的平衡,依靠的是高超的制衡手段,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平衡越来越难以维系,帝国错过了整合国民意识形态的最佳机遇期,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奥匈帝国随时有可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说到这里,鲁道夫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道:“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潜移默化的政策和手段,帮助帝国度过这个难关。”

鲁道夫的整体思路,自然是增加帝国境内德意志人的数量,最好能让德意志人真正意义上成为帝国的主体民族。

不过,难度也十分巨大,甚至可以说解决的可能性渺茫,其中关键一点就在于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出生率偏低。

奥地利的出生率要比匈牙利等地方低一些,而这显然容易进一步动摇哈布斯堡的统治根基。

不过,匈牙利其实并非哈布斯堡的心腹之患,从客观角度来说,匈牙利实际上是比奥地利更加坚定的保皇派,这主要是匈牙利因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反而对君主专制的抵触情绪没有奥地利激烈。

这也是奥匈帝国内部的矛盾之一,奥匈帝国被哈布斯堡粘合在一起,但是帝国的利益却并非和哈布斯堡家族完全一致。

而如何解决这种矛盾,鲁道夫却毫无头绪,任何一个操作都有可能弄巧成拙,所以鲁道夫对匈牙利的态度是比较矛盾的。

当然,匈牙利不能随意处置,不代表其他地区也是如此,随着消化一战中获得的领土和人口,奥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非洲创业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