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第407章 缝补(5/7)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周延儒暗自摇头,劝说道。
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
崇祯这句话,或许会在不久之后激起更大的反噬。
不过对于崇祯的愤怒,周延儒也能够理解。
国家疲敝,连番兵败,已至危急存亡之秋。
周延儒心中叹息,如今时局让人绝望。
越是了解便越是让他忧心仲仲。
周延儒想起了他请倪元璐出任官职之时,倪元璐婉拒后的回信。
信上有一句话,让周延儒记忆深刻。
若在今日,灭灶更然,先须措薪钻火。
即如一日见上,为上言者。
一及宽政,上必先责之足用。
一及宥过,上必先责之致功。
足用致功,非一日可副之责。
而天下之以宽政宥过望老先生者,似不可须臾而待也。
现在他面临的情况是灶膛的火已经完全熄灭了,想重新燃起灶火,那就得钻木取火。
宽政即减免赋税,但是皇帝会问减免赋税,粮饷如何而来。
宥过则是暂缓宽容,但是皇帝现在需要的是平寇荡奴,整顿国家。
无论是税赋的问题,还是平寇荡奴都并非是一时之功能够解决的。
如今天下疲弊,都希望着他作为首辅能够宽政宥过,让天下能够有喘息的机会。
但是实际的情况,周延儒怎么可能做到。
周延儒心中叹息,崇祯对于他的信重,对于他的恩遇,他实在是难以回报。
他清楚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才学。
若是太平盛世,他有信心胜任首辅之职,治世经国。
但是现在是兵荒马乱时节,大明国势越发衰微,亡国之象已现。
周延儒没有信心来处理眼下的情况,也没有能力来收拾如今的乱局。
只是……
周延儒没有选择。
复社众人强推着他来到京师,天子亲自下诏召他上京。
实在是不得不从啊……
现如今,他也只能是尽力缝补。
崇祯面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