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第437章 南国诸镇(2/6)
名将校。
但是文书上记录,坐营、游击及以上的将校,竟然多达一百二十位。
不过这也符合一贯的情况。
历史上曹文诏兵败湫头镇,记载游击以下死者二十余人。
当时曹文诏麾下兵马仅有三千人。
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战事过多,战功的累积。
不过大部分的都是虚职,很多游击,坐营、在军中实领实际只是千总,或则是把总。
“贸然裁汰,恐怕会引起很多波澜。”
陈功眉头微蹙,这么多的将校肯定不行,但是要裁汰也是一个麻烦。
这么多的冗员自然是需要整顿,但是在南国诸镇新附之际就贸然裁撤,难免动摇军心。
如今武昌城还有三十万的西军,虽说这个数据的水份颇多,西军能战者并不多,但是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陈望自然是也知道陈功的考量。
陈望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军衔制度。
不过很快陈望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大明实际上其实也有自己另类的军衔,就是散阶和勋位。
不过这些东西,越到后面就越乱。
就连戚继光也说过:“今之武衔,犹妇人髻上珠花,徒为观美。”
现在还不成熟,就推出这一项制度,也只会造成混乱,再者俸禄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都是需要考虑的地方。
陈望沉吟了片刻,很快便做出了决定。
“整编肯定会引起不满,些许波澜,不成问题。”
军队整编肯定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山东镇的裁汰也同样如此,不过高杰、惠登相、马进忠等人毕竟出身流寇,军中的将校并不算多。
裁汰的那些旧军,大部分都被调入了卫所之中,作为屯军。
“整编还是依据原先山东镇的整编办法。”
“未能达标者,充入卫所作为屯军,两镇改制,全部按照我军军制,一应军饷待遇皆按照实职发放,虚职一次性补偿银钱清空。”
明朝的镇戍营兵制,因为地域的不同,编制也有很大不同,极为混乱。
很多营镇内还有哨官这一职,代替的是百总,不过百总有时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