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1/4)
洛阳,简称“洛”自古以来有过无数的称呼,也叫“神都”、洛邑、洛京等等……
不过在如今,洛阳还叫雒阳,汉光武帝登基后,因东汉属火德,尚赤色,火忌水,因此叫雒阳。
后来曹丕篡汉,将雒阳改回洛阳,偏偏把水加了回来。所以到了三国时期,洛阳还是洛阳。
其实无非就是一个称呼,而且还是同音字,在刘备看来何必要这么麻烦?
但汉魏时期,王朝中对五行看的非常重,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差一点都不行,说法非常讲究。
这些事情在刘备眼中,可真的称得上是“繁文缛节”了!
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胡思乱想呗!有那时间想五行,都不如想想怎么让天下百姓都吃饱饭,把时间精力放在赈灾救民上,还会发生黄巾起义这种事儿?
别说一个太平道成不了事,就是再强烈的信仰也无法煽动民众,当民众吃饱穿暖的时候,这种信仰就显得鸡肋,可有可无了!
……
一进洛阳城,刘备和刘德然宛如两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野小子,又好比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路走一路看。
刘备尚且还有几分自制力,只是默默的看。刘德然就完全不同了,他不仅要看,嘴里还要说。
一张嘴絮絮叨叨,什么都要和涿县的东西做个比较。
引得路上群众,只要听见刘德然说话,无一不投过来鄙视的目光!
就连刘备都嫌弃的远离他两步,恨不得举个牌子写上——我不认识他!
而刘德然这小子呢?猪八戒啃猪蹄,不知自脚(自觉),说到兴高采烈时回头一看,往往刘备已经离他三四步远了。
这时这小子反而笑嘻嘻的迎上来,一把拉住了刘备的手臂。顿时鄙视他的路过群众,捎带脚的把刘备也打量一番,鄙视一番!
靠……
刘备心里这个郁闷呐!
卞夫人那件事早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了,看来这小子是早已经“好了伤疤忘了疼”了。
也好,活泼一点总比郁郁寡欢要强。这小子也属于乐天派,难过的事不会在心中积压太久,很快就消化了。
要说这洛阳城不愧是历史王朝中公认的九朝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