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二章 晋陵市(3/7)
,楼盖高了,容纳的人就多了,分房的速度就快了,人民干活也更高兴了。每天拿着晋陵报纸,翻看着职工房的进度,盘算着什么时候能到自己家。
当然这些盘算的人都是新并入进来的两县的人民,原本的晋陵人民已经全都住进了楼房。新来的人民,有的到了晋陵这边,有的到了工业区那边,还有的农林牧渔的工作站等等,这些全都要用人的。
其实工作站除了远一点儿,没什么不好的,厂里也给盖了楼,还配厨师做大锅饭,一应的生活物资、店铺也都齐全。毕竟是管一大片地方的,少的几百人,多的上千人聚居。老婆孩子也在,学校也有,还有警务站,什么都不缺,什么也不差。
就是没有城里那么热闹,但是工作站的仓库里停的全是农机,闲了开上拖拉机进城玩一玩,还挺潇洒的。
当然现在这些人没那么多的感觉,才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哪怕转而开始大规模的机械耕作,他们也没有觉得土地是多么好看。
不过再发展二十年,王言相信农林牧渔的工作会是晋陵年轻人的抢手工作,因为他们已经开始需要感受生活的美。偶尔申请调岗去种种地,摘摘果子,养养鱼,也不失为一件享受的事。
晋陵赚钱的业务越来越多,生产力也越来越高,哪怕是拥有百万人口,可去除了老弱病残,满打满算也就是七十万的劳动力而已。
而晋陵的产业众多,工厂规模全都在扩张。纺织、家电、钢铁、肉食、半导体、纺织机械、农用机械、摩托、汽车、饮料、食品、造纸、化工、学习用品、文艺,还有农林牧渔及其链路上的产业,更有县内大量的基础、公共建设,电力、水力,还有医院、教育等等。
还要再算上政府的公职人员,以及维稳所需的数目众多的警察、民兵,维护安全的消防、森林部队等等。
如此七十万劳动力分摊到各处,随着生产力释放出来,人力根本不够用……
八三年开始三县的合并工作,到八六年底,三年时间,实现了晋陵的农业机械化,梳理了农林牧渔工作。与此同时,也初步实现了农村人口进城。尽管大多数人还是住着板房,但确实释放了劳动力进入到工厂,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而在八五年的时候,晋陵就发现了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