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四章 时代的晋陵(5/6)
天专家等等,他积极拉拢、争取。
这一项工作是长期的,有些东西现在不能卖,但过上几个月就能谈,再过去几个月就是甩卖了。
而晋陵这边的货物,也是在铁路系统的配合下,一火车一火车的往边境拉过去,又一火车一火车的拉回来。
晋陵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工人,全天二十四小时猛猛的挥舞着锄头挖角。
同时晋陵也在进行各种的研究项目,吸收了换回来的各种研究资料,或是新开一些项目,总之目标就是一个,把王言有研究的那一大摊子都给弄出来。
生物、医疗、生命科学、计算机、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通信、材料、能源等等一系列的项目落地。
如此再辅助各种的民生以及其他的一些项目,再加上投资等等,养活晋陵可能的几百万人口,产业链相关的上千万人口,没有任何的问题。
在各种的项目展开之余,晋陵也做二道贩子。反正有用没用的,他们买了很多,再转手卖给国内的其他企业,或是国外也没什么问题,还能再赚一笔。
毕竟这个时候,国家也还是不容易,各个企业也是艰难发展。当然有一些股份制改革了的企业,引入了外资,情况确实要好不少,但总也不是全都有外资。在收益上来说,也还算比较可观的。
对整个晋陵可能不够用,但处理闲置资产,省了维护,又赚回来钱可以贴补到一些项目上,里外里赚两遍。
当然晋陵付出的也很多,这一年晋陵没有再给国家外汇,同时还要再加上整个晋陵堆满都放不下的各种货物。但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晋陵专门在城郊划了一片地方,开了个军事博物馆,顺势收了国内外的各种武器装备,坦克、飞机、装甲车,各种的刀枪炮,还有古代的一些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以及甲胄等等。
同时晋陵也成功获得了武备的军工资质,允许研发、制造武器装备,这也是一项稳定的收益。毕竟王言是拿之后的武备,放到现在,参与军工竞标的时候那是相当有优势。
而航空航天项目也获得了资质,由自己培养的人,加上从苏联的各个渠道弄回来的专家,研究飞机、火箭、卫星等等。
晋陵在尽最大力量消化老大哥的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