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五章 回归(5/9)
的就没了。”
“你也有啊?”
“肯定的啊,是所有不参与劳动的户籍人口,所有,医院里刚出生的孩子都有。”
众人说说笑笑,也选择了无人驾驶的出租车的观光行驶模式,慢悠悠的穿梭在晋陵的城市中。
眼下的晋陵真是一个大城市了,户籍人口五百三十余万,常驻人口七百四十余万。
晋陵没有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八十年代的十年时间人口爆发的比较多,一家两三个是普遍状态。但再多就不行了,他们也交不起罚款了。
发展到了九十年代以后,物质、文化都很丰富,晋陵人民开始追求品质生活。孩子,其实是品质生活的绊脚石,越小越绊脚。所以自然而然的,孩子生的就少了,也晚了。一个是普遍,两个孩子倒成了少数,少有生三个孩子的了。
再加上最早一批老年人的陆续死亡,晋陵人口长期维持在了这个数字。
多出来的二百万人,则是在晋陵从事各种服务业,以及必要的危重的生产作业,填充进各种晋陵人民已经脱离出去的劳动中。
这些人都属于是合同工,正经的缴纳社保,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在城市里的衣食住行,也都是正常的物价,工资还普遍高不少。所以在晋陵的合同工的工作也是很抢手的,不是谁说来就来的。
同时他们的住房,就是没有扒的,淘汰下来的以前的职工房。他们的工资有一部分要付租房的费用,但是成本并不高。如此就让晋陵从这些外来人口的身上,赚回了以前投入的职工房的钱。
在人口管理上,晋陵是下了大力气的,不允许自由流动。因为晋陵不只是一个城市那么简单,各方面的物资全都是统筹供应的,外来人会扰乱城市运行。
眼下智慧城市,外来人没有在网络上进行登记,不用三分钟就要被警察找上来带走,先审一圈,审完再送到车站,直接送走。
来晋陵旅游也要有流程,需要提前三天在网络上进行登记,住宿地点也不是他们选的,而是晋陵安排的。
还有世界各地的一些需要晋陵医疗资源的富豪,也都是联络晋陵办公室,算作旅游人员进城,还要给医院捐款。
外地的中国人民当然也能来晋陵就医,正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