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安静之二(6/14)
能偶遇到东张西望的易晚。两个人一起压马路。
今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雪灾、洪水、然后又是经济危机。易晚还没有学会经济危机是什么,就已经能看到街头巷尾潦倒的店铺。喻容时问他怎么了。他说:“图书馆是公立的,倒闭不了的。”
少年于是纳闷地温柔地笑:“你怎么这么聪明啊,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不知道什么是公立、什么是私立。”
易晚说:“这样很奇怪么。”
少年说:“没事,我在想,易晚这么聪明,长大后会做什么呢?”
那不是要求易晚去做什么的语气,而是真的好奇,易晚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易晚坐在河堤上和比自己大几岁的好朋友说话,觉得心灵随着潺潺的河流走,很安心。
“喻容时。”易晚说。
“你不叫我哥哥吗?”喻容时逗他。
“你说上了初中,就会变好了。没有人会欺负我了……”易晚说,“但那个时候。”
喻容时就像知道他想说什么似的,道:“我还会陪着你的。”
“……哦。”
“我们是好朋友嘛。”他碰了碰易晚的额头,“加油啊,小易晚,来当我的学弟。”
前些年,蓬勃增长的经济给人们带来了近乎盲目的自信心。譬如叔叔婶婶家里购置的东芝彩电与尼康相机。现在,它们都成了不良经济下的争吵的导火索、“消费主义”的证据。叔叔为了不失去工作在饭局上喝很多酒,婶婶向来清闲的国企也开始加班。易晚晚上回家时,经常没有饭了。他开始给堂弟下面。
经济增长时的自信心也体现在另一个不必要的“购置”,即易晚。易晚的父亲寄到叔叔婶婶家里的、易晚的生活费一年没有涨过。婶婶总琢磨着从易晚父亲那里每个月再掏500出来——这样,就能给堂弟报个奥数班。现在的好学校要求可高了,报名条件都是奥赛和华赛一等奖。婶婶常说,以后的经济和就业形势更差,不多学点怎么能卷得过。
她于是明里暗里想让易晚向父亲开口……易晚也在和父亲打电话时说了。父亲说:“信号不好……你梁姨的孩子病了,我答应了帮她接送孩子去医院。先挂了啊。”
梁姨是他现在的女朋友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