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史前艺术精品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史前艺术精品(2/3)

矿物颜色必须要耐高温,在高温下显色却不分解,仍能保持原有颜色。

早在数万年以前,人类就已发现并开始利用大自然的赏赐。

山顶洞人在死者身上,布撒红色的赤铁矿粉粒,用矿粉染红各类装饰品;

大地湾二期的房址中,发现有当时的人们在居住面铺,撒的一层红色赤铁矿粉。

由此可见,人类对矿物颜料的认识及使用,经历了数万年的历程,红色早巳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色彩。

所以,就自自然然的出现了红彩。

将大地湾一期陶钵,以及广河地巴坪半山类型陶壶上的红彩取样,经检验测定,其显色元素为铁,显色物相为氧化铁。

出土的矿物颜料是赤铁矿的风化物赭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有的地方,还使用含铁量很高的红黏土,作为红色颜料。

赤铁矿在自然界较为多见,容易获取,所以红彩成了人们早期彩绘的主要选择。

他们用红色表达着自己的激情,又用红色象征着对幸福的企盼。

除了红彩之外,在远古时期,使用最多的应该是黑彩。

黑彩是甘省彩陶中,最常见的色彩。

据对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火烧沟文化、辛店文化采样标本分析,结果表明显色元素是铁和锰,显色物相为四氧化三铁。

其矿物以磁铁矿,与黑锰矿为主。

马家窑文化中的黑彩中,首次发现了锌铁尖晶石。

这几种矿物均属尖晶石系矿物,其中,锌铁尖晶石、黑锰矿烧成以后颜色较黑,磁铁矿则偏蓝。

而这正是马家窑文化黑彩漆黑发亮的原因。

甘省博物馆和临夏州博物馆,曾做过一些实验。

如果用纯锰矿颜料绘制彩陶,在高温下锰元素全部分解;

若使用含锰赤铁矿,在稀释较淡的情况下,彩陶烧成后只显红色;

较浓的情况下,则显黑褐色。

这一系列的实验表明,史前陶工已认识到含锰赤铁矿。

即赤铁矿与磁铁矿的混合矿物颜料,具有两种不同的呈色性能。

并且熟练掌握了浓淡的变化规律,使其满足于绘彩的需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我的系统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