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界(4/6)
是它的密度。
最终,在三界论中,一个崭新的观点被提出,黑洞之所以能吸收万物,是因为它的密度。
因为黑洞的密度超过了本宇宙界度太远,甚至于远远超过了本宇宙所能容纳密度的极限,
以至于我们的宇宙无法再包容黑洞,
于是黑洞塌陷了我们宇宙的壁垒,进入了‘湖’中,
而由于我们宇宙的壁垒短暂打破了一个空洞,所有密度超过界度的物体都会因为与‘湖’之间产生的密度差,从本宇宙掉入‘湖’之中。
所以对于十一学者来说,‘黑洞’能吸引物体,并不是因为它的引力,而是它将我们的宇宙砸出了一个‘洞’。
而在这段叙述中也引出了三界论另外一个重要名词,界限:每个宇宙其内的物质密度虽然大小不一,但存在一定阈值,当物质超出这个阈值,将会离开这个宇宙,不被这个宇宙所容纳。
啊!多么精彩的空想,可惜无法证实是这个理论唯一的漏洞,
毕竟我们连太阳系边缘都无法到达,更何况宇宙之外,
所以这一切,目前来看只是一种猜想。
虽然如此,但还是感谢十一学者对宇宙的探索。
并且,十一学者也对我们宇宙之外,也就是‘湖’,进行了以三界论为基础的猜测,
当我们宇宙中的黑洞密度超过界限之后,到达的地方应是‘湖’中的同一位置,
假定‘湖’中仍是密度轻的在上,密度重的在下,
那么黑洞在离开我们的宇宙之后应是在宇宙的下方,
结合相对论中,高质量天体将造成空间的扭曲,从而加快时间的流速,
在那个诸多黑洞集结的湖中某一区域,可能存在着一个难以想象其质量的‘天体’,或许其质量能达到真正的无穷大,称为‘天体’也不恰当,
不过因为其质量的近无穷大,因此造成的时间加速也应该是无穷大,也就意味着在那个区域,时间将被加速到没有时间概念,
这就意味着,所有宇宙的开始到末端,一切的发展在那个区域都应该是可呈现的,
同时,十一学者结合黑洞的演化性质,黑洞向着体积变小的趋势演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