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一百零九章 幕后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一百零九章 幕后(3/7)

为荆襄大族支脉迁徙而至,门第不高,招抚何人?”羊冏之问道。

“卿何必执着门第?”邵勋不悦道:“况且朕也没打算招抚那些士族支脉。他们若主动来投,可也。若不投,攻杀便是。朕要招抚的乃乡间土豪,此辈没有门第,然上进之心迫切,便是一江贼首领来降,朕也不介意。”

羊冏之看了邵勋一眼,道:“陛下英明。”

“卿似有未尽之言?”邵勋问道。

羊冏之叹道:“臣知陛下之志。然此刻已冬月,距开春不过三四个月罢了,若不能速取江陵,大军疫病猛增,不撤也得撤。陛下或可宽宥江陵豪族,令其来降,不但战事大为顺利,今后还可以江陵为基,打造水军。否则,便如曹孟德那般,无奈弃守江陵。”

一句话,你要在当地有群众基础。

这个“群众”,可不是指普通老百姓。

群众支持你,你就可以站稳脚跟。群众不支持,那就只能灰溜溜撤军。

邵勋沉吟未决。

他知道,在魏晋乃至南北朝这个时间段,与其说军事仗多,政治仗则更多。

地方上的支持,不仅仅是粮食物资,还有兵员。

邵勋的主力部队是不可能常驻这一片的,你总要任命地头蛇为官,帮你守御地方。

“江陵可用谁?”邵勋问道。

“南阳、襄阳互相攻伐多年有些大族忍受不住,便遣子侄辈迁居江陵治产业。”羊冏之说道:“陛下不妨挑选几个顺服之辈,令其游说。大军压境之下,人心思变。陶士衡久不来襄阳,臣以为其或屯兵竟陵,诱我军南下,那就断掉他的根基,让他无处筹措粮草,无法久持下去。”

邵勋听完,赞道:“此乃釜底抽薪之策。”

羊冏之拱了拱手。

“卿可能为此事?”邵勋问道。

“愿为陛下分忧。”羊冏之说道。

“善。”邵勋笑道,说完又看向地图。

东路清扫江夏残敌,西路大举南下,直扑江陵,唯有中路还在包围襄阳,看看能不能钓到晋军主力。

如今看来,希望不大了。陶侃一直在用水军折腾,或有一些陆师,但人数不多,显然没把襄阳当回事,只是鼓励守军继续坚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晋末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