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斐潜」

第3504章 子敬,子敬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3504章 子敬,子敬(4/8)

不同,斐潜不仅是注重耕田,也注重畜牧业的发展。

关中不像是之前那样的随意焚烧荒地,开辟耕田,而是有意识的保留了一些草地灌木地,交错在田亩之间,作为耕牛或是驽马,以及部分的羊鸡等经济牲畜的保留地。一来方便农户就近取草,饲养牛羊,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保持一定的水土,不至于大量的黄土流失。

这样的举措,在大汉无疑是头一份,也是从有汉以来,第一次出现了综合农业,交叉开垦利用的模板。

保持的草地灌木,不仅没有让耕地减产,相反,耕牛的使用,以及牛羊等动物的粪便,反过来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进一步改变了长安以及周边陵邑的卫生环境!

以前牛羊粪便没人去管,走到哪里便是拉到哪里,然后巡检检查罚款,依旧没能改变多少这种习惯。只要巡检没看到,或是没能管得过来,便是人和牛羊一样,随地乱拉。

可是等堆肥技术开始拓展到了关中各地,粪便便是忽然抢手了起来,不仅是城市之中开始有人专门收集粪便,就连在城池之外的道路上,若是老农见到了牛羊拉的粪便,都会笑呵呵的顺手捡走,放入自家的堆肥之中……

于是乎,道路就一点点的变得干净了起来,街道上的屎尿也渐渐的消失了。

任何技术,肯定都是要有前置条件的,在华夏,这种前置条件就是生存的压力。

华夏民族,是需要有一定压力的,外在的,内在的,都是要有一点。

如果不是华夏人口众多,就无须开垦那么多的土地,也就不会从关中一直迁移发展到平原地区。

如果不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其他部落的拦阻,也就不会有什么统一华夏的进程,根本就不会出现什么大一统的国家。

就像是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的西欧,直至中世纪,依旧是满街的屎尿,农夫耕作也还是用木棒在地上戳个窟窿,然后丢些种子了事,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么迫切的农业需求,更不用说去花心思改进什么技术了,几百年下来,依旧刀耕火种,用着华夏早就已经抛弃了不知道几百年的农业生产模式。

可有意思的是,就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忽然之间,西方所有的思想家科学家都在短时间内统一开窍了,在屎尿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诡三国斐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