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2/6)
好好受一受腐刑之苦。
“难怪宋朝会亡国,”他冷笑道,“皇帝怯懦,臣子迂腐。”
大臣们拱手站在一旁,默契的垂着头,装聋作哑,天幕上刚刚展示了什么?他们没看到,没看到。
“不知司马光比之司马迁如何。”
刘彻无意识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就听到天音继续说道--
“史界□□,端推司马迁,”01说,“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不同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史记》的人物没有受到任何学派框架的阉割,而是立体的,有血有肉。”
“后人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学成就方面,司马光再有才,也远比不上司马迁。”
刘彻:“?”
天音说的是他的臣子司马迁?
装聋作哑的大臣们也纷纷抬起了头,一脸惊讶。他们原先听天音点评后人时,也曾经想过自己会不会名留青史,也被天音点评一番。
但是现在他们所有人,都没有被提及只言片语。
偏偏司马迁被提到了!还是那么高的评价!
那司马迁是谁啊,他父亲司马谈是朝廷的史官,不仅如此,他这个家族世代都是史官。
司马谈立志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书著作,却没能实在这个理想,只能在临终前嘱托儿子司马迁能完成他的理想。
司马迁年少游历四方,拜了很多名师,原本可以踏踏实实的完成父子两人共同的理想,却因为帮叛将李陵说话,遭遇飞来横祸,被定为诬罔罪名。
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汉朝法律规定,被判死刑的犯人有三个选择,一是直接死,二是拿钱买命,三就是腐刑了。
司马迁没那么多钱,又不能死,就选择了腐刑。
有不少人钦佩他能忍辱负重,但更多的还是轻蔑,瞧不起。对文人名士来说,生死都是小事,死为小,名气为大,为保名节一死了之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偏偏这司马迁居然选择了腐刑。
偏偏他的著作,他这个人在后世的评价居然这么高,还能被天音亲口赞扬。
一群人面面相觑,再看高高在上的帝王也面色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