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江东开始」

第186章 今日因明日果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86章 今日因明日果(2/4)

民相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很多事情是急不来的,确实是需要以十年为单位来计的。

虽然自己培养的学子们还没成才,但是于琦的治下现在就有很多现成的人才,与其等着别人举荐,赚一个提携之恩,不如自己来办,就当是为以后大规模的科举制蹚路了,也算是对曹操之前举动的一个回应。

曹操敢在这个时候借天子之名问罪于琦,无非就是看准了于琦初占荆州,诸事繁多,抽不开力量来报复他,而于琦现在也确实无力北伐,既然不能来硬的,那咱们就来软的。

就在南北士族展开舆论骂战的时候,一则消息从襄阳传出,此消息所到之处,堪称地动山摇!

新任车骑将军、南昌侯,荆、扬两州之主于琦传令天下,他将在明年秋天,也就是建安五年的九月,于襄阳举行一次选贤任能的考试,凡是通过考试者,无需他人举荐,便可直接授予官职。

这次考试,不拘出身,不计过往,不惟经史,凡有才能者,皆可应试,所试范围囊括了自春秋以来历有传承之医、农、工、法、算、兵等学派。

说这个消息所造成的影响是地动山摇毫不为过,它以考试代替了自春秋以来占据官府取仕主流的察举制,打破了世家豪强对入仕、上升渠道的控制。

倘若此法得以施行,似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等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的高门望族将很难再出现。

是以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就引来了中原地区那些高门望族的批判,这种批判甚至压过了之前南北士族的舆论战,使得北方士族中的舆论,对于琦呈一面倒的批判。

而在这种一面倒的批判治下,却也有些许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囿于察举制而郁郁不得志的士族支脉、落魄寒门子弟,不光在言语上声援于琦,更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们的态度:挂冠封印、拖家带口的举家南奔。

襄阳,一时之间竟超越许昌、邺城,仿佛成了天下中心,最起码已经成了荆扬两州的统治中心——没错,于琦已经决定将治所从南昌搬到襄阳。

将治所从南昌搬到襄阳,同举行科举考试一样,也是于琦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治所的搬迁是一件大事,不仅有实际意义,更有很大的政治意义。

治所在南昌,固然可以兼顾荆、扬两州庞大的疆域,却也略显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三国从江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