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

第616章 文化输出的33舰队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616章 文化输出的33舰队(2/8)

原食”。

很显然,这俩概念都被人刻意地泛化了,逐渐走向了消费主义。

贾伯爵的口号是——让欧洲的每一位绅士都过上体面的东方新生活。

主战场是伦敦、巴黎。

柏林就算了,死板的容克军事贵族手里但凡有点银子都拿去攒军火了,热衷于自己酿酒,没什么消费潜力。

忽悠不动。

一帮子穷鬼。

……

阿姆斯特丹不错,消费能力强。

最想不到的是圣彼得堡,虽是欧洲边缘城市,消费意愿很强烈。而且不挑,啥货运过去都能卖掉。

圣彼得堡的富人也许有些自卑、又爱慕虚荣,所以喜欢用花钱的方式挣面子。

在贾伯爵心中,

一级市场: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

二级市场:维也纳、里斯本、马德里

三级市场:华沙、柏林、圣彼得堡

虽然圣彼得堡消费力并不差,但依旧被归入三级市场,新货绝对不在那上市。

……

这几年,吴国的外贸商品大量流入欧洲,先是贵族、后是中产,如今已开始进入普通市民家庭。

巴黎人戏谑说:

一开始

我家里只是多了一罐茶叶。

慢慢的,我家里增添了陶瓷茶具,增添了黄花梨小茶桌,增添了茶宠,增添了黄铜小茶炉,增添了蟹银炭,增添了焚香,增添了苏绣地毯。

起初,我只想喝两口茶叶。

后来,家里多了一座大观园。

去年我还是巴黎人,今年就成了半个江南人。

我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我的钱包越来越瘪。

不过他们抱怨归抱怨,丝毫不影响掏钱的速度。没办法,巴黎人就爱吃口精粮。

……

到了家中。

哈伦换上刺绣睡袍,坐在书房里阅读最新一期的《埃菲尔报》。

《埃菲尔报》绰号:《东方带货报》。

各版个面,充斥着东方中产人士的生活方式。

从园林到建筑,从衣着到焚香,从家具到文房四宝,从养生文化到青楼文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清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