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终于众望所归了(3/5)
死的,毕竟这位爷在大海船上开银趴,喝多了起火被烧死,简直不要太符合他的人设。
本来武士缵以为,来了个十三岁的阮福晪,一定会让莫子布猝不及防,只能推举他做主。
结果没想到,这阮福晪竟然疯了!
这下真是众望所归了。
西元1772年4月22日。满清乾隆三十七年,三月二十。
趁着东南风渐起,莫子布在嘉定誓师,出动海陆军一万二千,分两路。
任命李献文为西路招讨使,率嘉定镇的龙湖、边和两团,唐山镇的客家第二团,三个团共九千人。
从陆路沿途收复平安、富安等营,以及拿下西山军的大本营,归仁府。
之所以三个团就有九千人,因为这才是莫子布麾下一个团的正常编制。
有一个常识是,后世共和国的解放军那种一个团全部是战兵的情况,反倒是不正常的。
正常的情况,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很多国家军队的编制,都是一部分战兵带上大量辅兵和民夫组成的。
就像莫子布现在这样,一个团中大约有一千人是战兵,平日里也是他们进行脱产训练。
等到战时,就会往这个团里面塞入大量的临时征召人员,包括六七百人左右的华人志愿兵,以及一千五六百人的民夫和苦役。
其中华人志愿兵在战场上一般从事战斗辅助工作。
包括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确定本团、连的杀敌数量,为战兵背负武器、弹药,危机时刻上战场参与战斗,以及打下地盘之后组成占领军等等。
民夫和苦役则主要负责运输,包括但不限于运送军粮和补给物资,战场上挖掘炮兵阵地,往炮兵阵地运输炮弹,处理敌军尸首,挖点万人坑什么的。
所以李献文虽然只带了三个团,却有九千人上下。
如果算上未被计算到编制中沿途临时征召的民夫,差不多得有两万人上下。
而莫子布则亲率主力,带上舰队,出动九千战兵,其余水手、民夫、苦役两万余人。
准备趁着东南风扬帆北上,直接到会安登陆,先打退北郑,再把西山军给包饺子吃掉。
不过等莫子布舰队航行到竹岛附近,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