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帝国1980」

第333章 护身符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333章 护身符(2/4)

要知道,当前国内的大学生毕业后,是不能自主择业的,都是由国家统一分配。

而且在整个八十年代,国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非常少的,无论是哪一个,进入企业后,都能获得重用,大部分在几年之后,都是独当一面的高级干部,由此可见这个年代大学生是何等的珍贵。

张珍让许强直接去五机部直属的几所大学挑选人材,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为每个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对国家都有很大的价值,许强作为一个研究所的所长,能有这样的‘特权’,这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不过说起来,张珍这么做也是有他的道理的,许强研发的项目确实是‘含金量’十足,无论是芳纶纸还是高能炸药,都是国内技术难度最高,对国家军事和工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科研项目,本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部里给许强这样的一个‘特权’,也是完全说的过去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还有什么科研项目想申请的话,我都给你批!需要多少资金和支持,我也会尽我所能,不过你要抓紧时间,可能到今年五月份左右的时候,我可能就要离休了……”张珍说道。

“谢谢张部长!”

许强明白,张珍最后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希望许强和他的上海研究所在他退休后,依然可以长期保留下去。

毕竟许强负责的项目越多,将来的上级领导就会对他越重视,就算想撤换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如此多重大项目,想找到合适的人去接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张珍就是想在临走的时候,给许强多留几张‘护身符’。

以许强的精明,他自然是能理会到张珍的意思的,所以此时他对张珍也是充满了感激。

“还有一点话我想你说……”张珍沉吟了一下,接着说道:“其实在我们那个年代,搞技术和搞政工的人,走的完全是两条路,相互携手,却又互不干扰,但在如今这个年代,很多技术人员也想走政工这条路,虽然我不提倡,但也不反对,毕竟有些人虽然是技术出身,但实际上并不精于技术,而且现在想在技术上出头太难了,另外就是还有一些人从事科研工作,却始终想着赚大钱,这其实也是一条很危险的路……”

“张部长,我明白您说的意思,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化工帝国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