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救明,我成了蒙古大汗」

第一百五十四章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2/3)

外行看见也没用,投料比例、加的辅料、燃烧温度、后续的处理都有微妙的讲究,差一丝一毫也出不了好钢。

这才是我们部落的不传之秘,练出的钢比中原的什么炒钢法、灌钢法出来的钢好得多。”

这就是技术含量啊,郎奇不懂,但是大受震撼。

李大锤不让外人进部落是对的。

即使不知道细节,学了大略样子回去,中原可不缺聪明人,反复试验下去,迟早会破解黠嘎斯人传承的部落机密。

现在嘛,自己必须帮黠嘎斯人进一步加强技术机密的防护。

郎奇四望大批淳朴的黠嘎斯铁匠们,内心发出呐喊,“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再往前走,让郎奇更震撼的景象出现了。

在郎奇眼里非常简陋的营地里,中央位置,出现了一座与周边环境非常不协调的巨大建筑。

建筑十足的汉代风格,抬梁斗拱,门前一级级台阶,气派十足。

足有一里宽,三百米纵深,主建筑两层,上面还有阁楼层和最高的悬山屋顶,总高度足有四层。

在这么偏远、人烟稀少的地方,建这么一座巨大建筑,这得多少人力物力?应该不是现在区区六千丁的部落负担得起的。

离建筑近了,发现建筑表面非常新,显然修缮得很勤快,不过瓦当相当陈旧,上面是模糊的汉代繁体隶书“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以郎奇对古建筑不多的见识,也觉得,这妥妥真正的维护很好的汉代建筑。

中原都基本没有完整的汉代建筑了,这里居然有存留,真是太难得了。

遥远荒凉的叶尼塞河畔,居然会出现这种奇怪的建筑,结合李大锤一提到李陵先祖就一副竭力坚持的样子,难道他们真的是李陵直系子孙?

(郎奇不知道的冷知识:1940年,露西亚考古学家cb吉谢列夫主持下,在叶尼塞河畔发掘出李陵旧居宫殿。)

打住,我思想跑偏了,管他们是不是李陵子孙,他们要是李世民子孙更好,我可不是来考古的。

大殿门口没有卫兵,倒是有好几個看上衣饰华贵的贵族在排队等候。

见到按理部落里最大的老族长带人来了,只是点点头,依旧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曲线救明,我成了蒙古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