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最弱?我来挑选参战人物」

第854章 擅长发育的人才来了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854章 擅长发育的人才来了(5/6)

去攻打司马昭所在的府邸,还说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名言。

但是在快要出宫的时候,贾充率军赶到,并且号召曹髦身边的将士反叛,因为这些将士大多都是司马家提拔上来的,因此很多都是司马家的人。

其中太子舍人成济响应贾充的号召,直接从曹髦的背后捅了一‘刀’。

所以正史当中既不是司马昭动的手,也不是当街。

但这并不妨碍司马家的名声都臭了,在这件事情之后司马昭将弑君的名头推给了贾充和成济,可大家都默认司马昭才是那罪魁祸首。

这个选择对于赵鸿来说根本就不可能会去选的,事实上司马昭根本就不太符合君主型人才,他并不是诸侯,也没有称帝,估计是靠着司马炎追封他为文皇帝才出现在了选项当中的。

还是看下一个选项吧。

【3有志河湟】

这个指的是唐宪宗李纯,他因为河、湟地区的数千里土地在异族手中而感到悲愤,立志将其收回。

唐宪宗倒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鼓励大臣直言极谏,自己则虚心纳谏,对外用兵也是接连取胜,还弄出了一个“元和中兴”。

只是他也是到了晚年就有些神志不清了,迷信丹药并且变得暴躁易怒,最终被宦官陈弘志等人谋杀。

如果要让赵鸿从唐宪宗和汉景帝里面选择一个,他或许更偏向于汉景帝?

虽然他觉得这两位半斤八两。

还是继续往下面看吧。

【4澶渊之盟】

这个就太好猜了,不是辽圣宗就是宋真宗了,不过赵鸿更倾向于这个关键词说的是宋真宗赵恒。

这澶渊之盟理论上来说确实是当时不得不做的事情,正是澶渊之盟给了宋朝长久的发展机会,对于宋朝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但还是很多人因为澶渊之盟而对宋真宗不喜。

其实这种事情李世民也做过,那就是他和突厥人签订渭水之盟的事情,虽然没有详细的内容记载流传下来,但是赵鸿也能想象得到,当时唐朝肯定是给突厥一些好处的。

不过他们两人不同的是,李世民将渭水之盟当做一种耻辱,并且在此之后不断强化唐朝实力,面对颉利可汗的示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华夏历史最弱?我来挑选参战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