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436章 京兆金氏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436章 京兆金氏(2/3)

建筑团队招聘的人手也有限,现在百姓还没有超出预期。

等到将来归顺的百姓越来越多,并州的土地也会捉襟见肘,所以打造牧场乃大势所趋。

而胡人们因为与生俱来的游牧民族天赋,可以完全成为我们并州的牧民。

既能解决大部分归顺胡人的工作问题,还能发展畜牧业,为我们并州大幅度提高经济,乃一举多得的事情。”张良继续将心中的谋划和盘托出。

张良此举有些像后世的北魏在阴山以北所建立的六镇。

北魏六镇之所以应运而建,除了是当时的拓跋焘为了防御北方的柔然等游牧民族南下所建立的军事基地外,还有就是为了解决消灭北境诸部落时,获得的大量人口与俘虏。

这些投降的百姓与俘虏的将士,全部作为牧民与守卫北境的力量,既为北魏源源不断的输送战马,还能为帝国驻守北疆,防范柔然等部落的南下。

北方六镇成为北魏国防的一道生命线,为此,北魏配以高门子弟前去六镇镇守,边镇军官成为国家的显贵,享有较高的特权。

张良的政策与后世北魏异曲同工之处在于,皆是利用投降的异族将士与百姓,建造一座大型牧场,为自己源源不断的输送牛、羊、战马等资源。

不同的是,那些投降的百姓与俘虏算是北魏的“牧奴”,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权,他们的一生皆是为北魏饲养牛、羊、战马,没有自己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北魏更不会为他们提供俸禄,能给一口饱饭,已经不错了。

而张良要做的,乃是效仿幽州沿海的工厂,这些牧场的牧民不但属于并州的百姓,还是政府招聘的工作人员,是有俸禄的。

后来的六镇起义之所以成为北魏的掘墓者,就是因为自孝文帝改革后,六镇的高层将领不再享有当年的政策福利以及优厚的待遇。

这让这批当年的高门子弟失去了晋升的通道,开始心怀不满。

加上底层的“牧奴”们常年受到北魏的压迫与剥削,两相合计之下,发动了反抗北魏王朝统治的大起义。

虽然最终六镇起义失败了,但是沉重打击了渐趋腐朽的北魏政权,影响遍及各地,从而引发了关陇、河北大起义。

为北魏最终分裂成东魏与西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