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集 再征高丽(9/11)
字幕:李百药,字重规,博陵安平人,隋内史令李德林之子。
李百药自幼身体多病,祖母便以“百药”为名。好学博闻,七岁时便能做文章。
有次李德林朋友陆乂、马元熙来家作客,谈诗论文。客人读陈朝学者徐陵文章,对“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一句颇感迷惑,不知出自何典。
七岁稚童李百药正立于父亲身后,应声答道:《左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曰:“鄅国,在琅邪开阳县。”其典必出于此。
客人听后,大为惊叹,谓其乃为神童。隋开皇初年,以父荫拜东宫通事舍人,兼东宫学士,陪伴太子杨勇,后为避祸,称病辞官。
晋王杨广招揽人才,曾召李百药为幕僚,为其所拒。隋炀帝即位后,李百药便被贬出京城,为桂州司马,此后官运蹭蹬。
隋末大乱,李百药赴任建安不就,被迫参加起义,先后跟随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李百药力劝杜伏威归唐,杜伏威听从其议,赴京途中却又后悔,遂写信密令辅公祏杀死李百药,幸亏王雄诞极力保护,李百药方才得免于一死。
随后辅公祏起兵反唐,以李百药为吏部侍郎;其乱平后,李渊欲以叛党之名命治李百药之罪。幸而后来发现杜伏威令辅公祏杀死李百药密信,证明李百药并非反贼同党。
李渊犹不放心,便将李百药流放泾州,终武德之世,始终未予任用。李百药过往经历坎坷,几经贬官,数遭谮害,死里丧生,可谓生活阅历丰富,久历弥坚。
唐太宗即位后,看重李百药才名,召为中书舍人,赐爵安平县男。又除礼部侍郎,参与修撰《五礼》及律令,撰写北齐史书。更迁太子右庶子,辅佐皇太子李承乾。
太子后来耽于享乐,于是李百药便作《赞道赋》,对李承乾数有匡正。唐太宗见到此赋非常赞赏,对李百药说:卿辅太子,非常称职,望能善始善终。
李百药人品耿直,曾上《封建论》,谏唐太宗取消封建,宜行郡县。贞观十年,《北齐书》完封上进,得到太宗嘉奖,便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又除宗正卿。
贞观十一年,《五礼》及律令撰成,进封安平县子。此乃李百药一生中最惬意时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官爵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