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第342章 政治的无奈、鸟尽了只能弓藏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42章 政治的无奈、鸟尽了只能弓藏(1/3)

表面,张叔夜只不置可否的道:“所以你的意思是,我大宋京师之战的难点在于你前期的运筹帷幄、在于你顶住了全部的政治压力,在于你这个平台、在于你这面旗帜的凝聚力,你觉着:有韩世忠没韩世忠结果都一样,你自己上阵统筹也能赢?”

高明老脸微红道:“我真能赢的,我只是……有点懒,也太过信任韩世忠,太过欣赏韩世忠的才华,于是给他一个突出自己、发挥优势的机会。这真的和刘邦当时对韩信的心思相近,我还以为明府知道这事的?”

张叔夜神色古怪的道:“接着说,今日时间多,权且听你说点不一样的历史,即使老夫不喜欢,小女定然喜欢。”

高明道:“至于极为重要的而所谓还定三秦,我承认的确是韩信谋略。但仔细值得推敲,我认为这只是他和汉王不谋而合,其实刘邦都已经筹备实施这个战略了,但韩信还处于做逃兵被抓的尴尬境地,然后面见大老板,被问及‘汝为何做逃兵’。韩信这厮便比我还不要脸的巧舌如簧,正巧说在了大老板的心坎上,就像当时我问韩世忠‘你要怎么打’,韩世忠用精细的微操项目书,说服了我一样。这其实就是平台的威力,集体的智慧。”

“至于身份,当时的韩信最多是个谋士,汉王麾下真正掌握实权的各部将军、如曹参樊哙周勃冠英者,谁是这拿着文凭不懂实战、还做了两次逃兵的怂蛋韩信指挥得动的?您带过兵您清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逃兵在当时进入队伍,如果没有汉王的无上威望支持,是您带着兵,您会听这个眼高手低的逃兵指挥吗?但凡汉王的威望和凝聚力稍微弱一点,仅仅当时重用韩信这个逃兵的政治事件,就要导致队伍的人心散掉,这个不假吧,有点官场常识的人都会理解的,只有太史公他老人家做了一辈子官还是不懂,或者是故意不懂。”

“所以说,还定三秦是者是集体的决定,是平台的综合实力,而刘邦就是平台的缔造者和旗帜,这毋庸置疑!”

听到这张叔夜不禁苦笑,架不住他说的有理,让人爱听。

高明接着道:“咱们再说最为著名的所谓十面埋伏、韩大将军的垓下之战。这分明是数个军团参与的战略性大会战,刘邦占据一路大军,且是为总指挥。韩信只是其中一路而已,且还左右摇摆,是看到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