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我们一起做手机吧(四)(2/4)
术确实不强,研究团队配备也谈不上豪华。
袁可飞及两名通信设备专家,担心这样的研究团队以及秣陵在信息通信领域的研究水平,很难在未来年间,就支撑起一家先进手机研发及生产企业的崛起。
萧良也不跟袁可飞等人废话,安排车辆将一行人接到东洲,请他们走进星源时代锂离子电池中试基地、工厂参观。
星源时代已经提前完成十条液锂线的建设,特别是新建的六条液锂线,都是尽可能采用手工作业,顶替代价昂贵的自动化设备。
这不仅令星源时代的制造工厂规模急剧扩大到四百余亩,员工规模也增加到六千余人。
萧良又有意安排郑仲湘、袁可飞、周培薇、林杰等人参观星源时代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就很给人一种星源时代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已经发展成超大型、超先进现代电子工厂的错觉。
校东研发基地目前也已经完成二期建设,占地面积扩大一百五十亩。
主要贴近生产实际的需求,进行各种工程工艺的开发与改良,校东研发基地不仅工作人员年后就突破千人规模,名目繁多的研究工作可视性也强。
在电动自行车技术实验室里,正在开发的锂离子电池自行车,摆在众人眼前的实验室样品是如此的轻巧,跟一辆普通的山地车几乎没有区别,却有着强劲的动力跟长达三十公里的续航。
萧良不谈实验室样车超乎想象的高昂成本,以及锂离子电池编组使用的安全以及电路管理、温度检测、不同路况下电流输出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摸索、完善,袁可飞、林杰他们能否认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全球领先的产品?
香港gs手机基本上都得到普及,目前占据香港主流市场的很多日韩手机品牌,就有不少采用星源时代的锂离子电池,也是袁可飞这些人早就知道的事实。
萧良用已经发生的事实告诉郑仲湘,他既然能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利用东洲更为贫瘠的资源,建成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堪称国际一流的锂电池企业,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星视没有能力,利用年时间,在秣陵发展一座手机研发、生产企业。
你郑仲湘不可能比我萧良还要差劲吧,是不是?
再说了,除了星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