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第677章 教育绝对是个大问题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677章 教育绝对是个大问题(3/6)

时候更是已经做到了胡明法,然后让整个科举制度有了更加严苛的规条。

可是呢,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实科举制度真正盛行于天下的是在明清,尤其是在明朝打好了基础之后,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才真正的非常的完善,进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然有很多人都在诟病,明清时候的科举制度写的文章是八股文,说八股文会钳制读书人的思想会让他们僵化。

其实说这种话的人简直是不过脑子。

八股文是一种体裁,就类似于一种套路。

它的格式是要求你一定要完成,破题、承题、起讲、入股、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共八股。

八股文的格式其实是没有错误的,因为八股文的雏形可以追溯至宋代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经义取士,定型是在明成化年间。

所以在洪武年间的科举考试,还没有强制要求八股文写作。陈寒还是有机会能够改变这种风气的。

当然回到说八股文就一定有错误的这个说法来讲那也不公平,要知道八股文就相当于写作文的一种体裁,你不能说体裁有问题,那必定是出题出了问题。

比如命题范围就有问题,题目严格限定于《四书》和《五经》的原文,后期甚至出现了截搭题,也就是拼接不同段落以增加难度。

这种出题方式才是束缚思想的主要原因。

因为考生须以孔子、朱熹等圣贤口吻写作,内容必须符合程朱理学解释,不得提出新见,强调‘文以载道’,注重道德伦理。

这才是导致学术研究脱离实际缺乏创新的根本原因。

所以追到源头是因为成都理学成为了当代显学,才会让思想被禁锢住。

因为这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过度追求对仗与格力内容空洞,沦为了说了等于没说的官僚文风。

但是却又不得不说一下它的进步意义,八股文被批判为封建糟粕,但作为科举制度的产物,反映了古代教育与政治控制的复杂关系。

同时也为寒门提供了最为公平公正的上升途径。

就像现在的高考一样,所有人在以前受外国思想影响之下形成的公知们都在抨击高考制度,觉得高考沦为了应试教育的产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