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红尘剑道(五)(3/5)
拜,目光清澈如洗涤过的江河,不染一丝尘埃:
“微臣学浅才疏,惟愿守本分,不敢妄谈国事。”
九个字,字字如铁。
既无咄咄逼人,也无阿谀奉承,恰到好处地将自己抽离出权力漩涡。
三皇子的笑容微微一滞。
眼底深处,闪过一缕极其隐晦的冷意。
他笑着放下酒杯,语气温柔如初,却再未言及半句拉拢之事。
只是这场宴会之后,风声暗动。
从那日起,暗流开始围绕周清风翻涌。
京城坊间,不知何时传出风声:
“周侍御,行事清高,结党成群,另有图谋。”
更有匿名信递入御前,直指周清风与外臣私通,意图不轨。
接连三天三夜,顺阳县旧案被翻出,无数细枝末节被反复放大检视。
曾经他救济饥民的赈粮,被说成私开粮仓。
曾经他清查田契的行动,被抹黑为侵害士绅利益。
朝堂之上,左丞相眉头紧锁,右丞相装聋作哑,中书令大袖一拂,目不斜视。
只有少数几位老臣,敢在御前辩护:
“周清风,清正无私,乃国之栋梁!”
可在利益与生死面前,声音是那样的微弱无力。
周清风独自站立在殿上,单衣一袭,笔直如松。
有人劝他低头。
有人劝他去寻求某位皇子的庇护。
甚至有老友夜半登门,低声劝道:
“清风,朝堂不是顺阳乡,讲不得半点道理!你得寻条生路,莫再执拗了!”
周清风只淡然笑笑。
生路?
他自知,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注定崎岖难行。
若因恐惧而妥协,那么那些在水灾、饥荒中呼号的百姓,那些在废墟中苦苦挣扎的平民,又凭什么期待他?
如果为了苟活,他也要与浊流同污,那当初立下的誓言、跪在灯下的十年寒窗,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
哪怕独立寒风中,哪怕孤身敌万军,他也不会屈服。
一日清晨,皇城传旨。
御史台弹劾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