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第642 章 前凉8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642 章 前凉8(6/8)

作用。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宗法理论,由亲其亲而尊其尊演化出五伦,从而有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一整套政治道德规范,归根结底,其精髓在于血统纽带,当政者要抓住这个关键。《孟子·离娄上》有“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平四海。”由此可见宗法统治就要依靠强宗大族、世家豪门。

张轨入主凉州后也不得不拉拢西北大族。他的股肱谋臣宋配、阴充、氾瑗、阴澹等都是西北望族出身。这种办法对稳定西北局势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反映出了汉魏以来家族门第观念对政权的巨大影响。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制政权,维护世家大族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触动少数本土世家大族的利益,所以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在所难免。张镇、张越兄弟阴图赶走张轨、张茂诱杀凉州大姓贾摹(贾诩后人)等事件也正是家族矛盾冲突的一种反映。

5后世影响

北魏灭北凉后,除了就将大量的学者迁徙到了平城,其中包括武威的阴兴(后代阴铿)、宗钦、段承根;敦煌的刘昺、阚骃、索敞;金城的赵柔以及程骏、程弘、常爽。这些学者在平城著书修史,尤其修史,崔浩皆用之,讲学授业,成为北魏儒学的中流砥柱,史称“魏之儒风及平凉州始振”。拓跋焘在找适合北魏参照的国家治理体系的蓝本时,首选了北凉和南凉,这在他对待源贺家族和沮渠家族时,可见一斑。而源贺家族和沮渠家族与北魏皇室、司马金龙家族的联姻,也进一步说明在文化基因上北魏拓跋氏吸收了北凉和南凉这种武力豪族的基因,同时也吸收了琅琊王司马氏这种文化豪族的基因。

外交

建兴年间敦煌计吏耿访到长安,既而遇贼,不得反,奔汉中,因东渡江,以大兴二年(319年)至京都,屡上书,以凉州不知晋国中兴于江表的事情,宜遣大使,乞为乡导。当时东晋内难不断,许而未行。至是,始以耿访守治书御史,拜骏镇西大将军,校尉、刺史、公如故,选西方人陇西贾陵等十二人配之。回凉州途中,耿访停梁州(汉中一带)七年,因为驿道不通,召还。耿访把诏书给了贾陵,托为贾客(gu,商人)。到长安,不敢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