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百家姓」

第233章 詹姓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33章 詹姓(2/4)

是最早的鸡粉,算不算鸡精的咱不说,最起码是人家詹王的科研成果。

可惜那时候没有专利,要不然詹王申请了,咱们都得给他交着专利费。

只是现在想再吃到那时候真材实料的鸡粉已经成为奢望。一来经过一千多年的环境变化,鸡已经不是那时候的鸡了,取而代之的是俩月就出栏的速成鸡。二者野山鸡也属于保护动物,明令禁止不能乱抓。第三则是现在人吃的口味比较刁钻,一点鸡粉就想让啧啧称赞,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詹王也正是凭借这个伟大的发明,步彭祖和伊尹之后,晋级厨王行列。

一直到现在,全国有些的厨师地方尊彭祖为祖师爷,有些则尊伊尹,也有以詹王为开山鼻祖的。

如果按时间顺序,彭祖属于传说中的类型,有多少可信度不好说。

而伊尹生活在商朝,也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更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传奇经历,应该是最早的厨师爷。

相对来说,詹王则晚多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彭祖属于徐州人,其实跟江南的苏菜差距很大。按现在的八大菜系划分,徐州菜更偏向于鲁菜。

而生于河南的伊尹和来自湖北的詹王,祖籍地的豫菜和鄂菜,都没能进入八大菜系。所以河南湖北厨师界的朋友们,你们要努力呀!

同样来自湖北的詹邈,又是一位勤学苦练成才杰出的代表。

詹邈小时候家里穷的叮当着也不响,因为除了喂的三只鸭子之外,别的一无所有。

他家的鸭子可不是为了宰了做鸭脖,而是靠这三只鸭子下蛋,用来换生活必需品的盐巴。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生活在北宋中后期的詹邈家人也明白这个道理,硬是从牙缝中抠出来钱,供詹邈上学读书。

穷的买不起笔墨纸砚,詹邈就自己做了个木框,里面装上沙子,用手指或者木棍当做笔写字。写完后只需要轻轻抹平,又是一张能继续写字的纸。他这个发明,颇有点像现在的黑板。

靠着勤学苦练再加上本身就聪明,小小的詹邈就名动乡里,成为周边人人都知道的神童。

宋哲宗年间,詹邈上东京开封参加科举考试,不出意外的名列前茅。

状元的名额就那一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趣谈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