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村里名声(2/3)
多少银子。
读书人啊,那花钱就跟流水似的,王氏想到自家老大,渐渐的表示理解了。
“淑娘啊,你们不容易,婶子是知道的。”
“家里孩子多,确实不容易。”说着,她接过篮子,好奇的看着里面白嫩嫩的豆腐,“这是何物啊?”
秦书赶忙介绍,“这是我娘传给我的手艺,豆腐,我刚做出来的,您尝尝。”说着,秦书示意她掰上一块。
都是村里人,王氏也不客气,伸手掰了一块放入了口中尝了两口。
几息后,她轻轻点头,“吃着还真是不错。”
秦书笑道:“家里豆子做的,煎着,炖着都好吃。”
“咱家里不都腌着咸菜吗,刚好炖这豆腐,可好吃了。”
王氏眼睛一亮,“当真?”
秦书连连点头。
“可不是,今儿个送过来就是想让婶子尝尝,若是觉得好吃,就帮着宣传宣传。”
王氏笑道:“那是自然的。”
“淑娘啊,谢谢你惦记着,有了好东西都送来。”
秦书笑道:“都是一个村的,婶子您又是长辈,这些都是晚辈应该的。”
王氏咧嘴笑道:“你啊,从前只觉得你跟则川都是不爱说话的,如今瞧着分明也是活络人,淑娘啊,你跟则川也不要着急上火,你家孩子都是有出息的,你们夫妻俩的福气在后头了。”
秦书矜持笑道:“哪有,哪有。”
“还是婶子您有福气,有则峰大哥这个在县衙做事的儿子,咱们村里人谁不羡慕您。”
“我呀,如今只盼着家里几个能学到则峰大哥一点点好就知足了。”
秦书几句话,听得王氏顿时喜笑颜开。
“哪有,哪有。”说着,她笑眯眯起身,“前些日子,则峰家媳妇送来的点心我给你包点带回去,给你家姚哥儿尝尝。”
“是在县城铺子买的,你可不许推迟。”说着,她飞快的走到了旁侧的柜子处,拿出了油纸包的点心。
秦书赶忙起身拒绝,“那怎么成,这是则峰大哥他们孝敬您跟村长叔的。”
王氏摇头道:“不妨事,不妨事。”
“拿回去尝尝。”